民和是青海的东大门,在青海海拔最低的地区,黄土高原的西边缘,青藏高原的东边陲,成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地过渡地带,既有黄土高原的厚重黄土,又有青藏高原的高深沟壑,神奇的就像“童话世界”。
1.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基本概况: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隶属青海省海东市。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区毗邻,县境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总面积1891平方公里。辖8镇、14乡,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土族、藏族等,截至2019年末,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户籍人口近44万人。
2.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自然条件: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祁连山系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余脉,构成县境地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多为高山。地貌特征大致可概括为“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
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俗文化:
三川土族纳顿节是民和县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节举行时间从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农历九月十五日结束,历时近两个月。2005年9月份,“土族纳顿节”由民和县社会发展局申报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普箤果”土语,意为油炸馍馍,也叫五齿油果。每逢春节、纳顿、喜庆婚礼之日,民和县三川土族人民必做“普酥果”,用来招待高级贵客。“普箤果”中的五齿,代表三川五大堡,这里三川指前河、大马家、赵木川;五大堡指积石堡、吕家堡、朱家堡、撒马堡、德化堡。五齿也代表金木水火土。
官亭“正月火花会”是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人民传统的一个大型民俗活动。此项活动通过代代相传,每年举办。从正月十五开始,官亭的土族群众耍社火、舞狮子、龙灯、旱船、竹马,一直到二十九的那天,活动达到高潮。届时,广场上唱戏,大街上、村庄内耍社火、舞狮、耍龙灯,特别是二十九晚上举办大型的烟火晚会,场面十分热闹。
4.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
民和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是全省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主产区。现有乡村人口32.09万人,占总人口的73.25%。耕地面积63.29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8.23万亩,特色产业面积比重达87%。2011年、2014年两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2020年粮油菜总产量分别达37.76万吨、0.95万吨、11.6万吨,已进入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粮仓”。
5.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交通区位优势:
民和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于西宁、兰州两大省会城市连接点的中心位置,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必经之地和咽喉要道。境内交通路网四通八达,109国道、京藏高速、兰青铁路、兰新高铁贯穿全境,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6.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
七里花海景区,位于民和县南大山七里峡谷前的古鄯镇山庄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17年开始开发打造。这里山色葱茏,风景秀美,有闻名遐迩的药水泉,更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七里寺花儿会。
喇家遗址公园,4A景区,位于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东临甘肃临夏,南邻青海循化,是我国古代横渡黄河通往西域的主要通道。喇家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处大型灾难遗址,保留有史前地震和黄河大洪水或泥石流等多重灾难遗迹。
禹王峡景区,3A级景区,位于民和县中川乡峡口,规划面积达20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景区与炳灵寺水路相距16公里,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捷,是环西宁旅游圈和甘肃兰州旅游圈最佳衔接点和连接点。景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大禹治水遗迹、禹迹龙潭等景观区,樱花大道、月季走廊等观览区,4D玻璃观景平台、步步惊心体验区,水上观光旅游区,是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七里寺景区,位于县城以南古鄯镇境内的小积石山麓,为国家AAA级景区,距西宁市160公里,距县城50余公里,紧邻川官公路。七里寺以前称“慈利寺”,藏语称之为“曼曲达杰日朝”,意为“药水兴旺静房”。
永录康格达景区,4A景区,位于民和县满坪镇,这里既是青海省集河湟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传统非遗文化保护开发的民间最大博物馆,也是一处避暑消夏的旅游胜地。
7.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特产名吃:
民和肉牛,民和县的特产,既保持了秦川黄牛体型大,繁殖率高、肉质好的特点。长期以来,勤劳的农人沿用游牧生活的优良传统发展养羊业,生长在这种特定的气候环境下的羊肉肉质细嫩多汁,颜色鲜艳,肉中肌红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较低,富含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达16.4%),属于较好的肉质等级;民和羊肉膻味小、口感好,具有理想的外观要求及优良的贮存稳定性,是生产优质羊肉的理想原料。
甜醅,西北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用燕麦或青稞制作。在是青海高原古城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都能看到独特的民间小吃"甜醅"。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粮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群众中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吃时散发出阵阵的酒香。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壮身暖胃,增加食欲。
马营传统豌豆手工粉条,民和县马营传统豌豆手工粉条加工技艺已有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马营手工粉条制作技术现已传到第五代传人马成龙身上,且成为粉条手工制作技术的现存唯一传人。他所做出的传统豌豆手工粉条有一系列品种,如粉丝、大宽、小宽等并且有质地柔滑、细腻、口感好的特点,正因为有如此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祖传的秘方,才做出了深受各个民族群众喜欢吃的马营手工粉条。
马营老字号陈醋,采用传统酿造工艺,食醋味甘醇香,品质上乘、质地浓稠、香味浓郁、冬天不冻、夏天不腐的陈醋。马营商标已成功申请海东市知名商标,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注:欢迎交流学习,如有雷同请告知,有不足请指正。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