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位列“双一流”、 “985工程”和“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为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54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院系设置:

材料与能源学院、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第一、第二临床医学院、法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医学院、经济学院、口腔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艺术学院、哲学社会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研部。

师资力量:

共拥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3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2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29人。兰州大学拥有两院院士(含双聘)2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0人;神农青年英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中国女科学家奖3人;甘肃省科技功臣奖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2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07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75人;陇原青年英才21人。

教学设置:

兰州大学共计拥有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授权点,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兰州大学拥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截至2022年6月,兰州大学已获批52个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除留学生培养学院外兰州大学各二级学院均覆盖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35个本科教学单位,开设了106个本科专业(在招专业93个)。其中人文社科类专业43个,理工农医类专业63个,涵盖12个学科门类。

教学情况:

兰州大学共获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8个省部级人才培养基地20,5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大气科学、地质学。民族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草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政治、高等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法学、地理学、环境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核技术、草业科学、历史学、生物技术、大气科学、化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经济学、材料化学、行政管理、功能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哲学、国际政治、俄语、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材料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麻醉学、护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戏剧影视文学、金融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物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大气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草业科学、口腔医学、行政管理。

学科评估:

草学A+、生态学A、民族学B+、马克思主义理论B+、数学B+、物理学B+、化学B+、地理学B+、生物学B+、公共管理B+、中国史B、力学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工商管理B、应用经济学B-、法学B-、中国语言文学B-、新闻传播学B-、大气科学B-、基础医学B-、哲学C+、外国语言文学C+、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C+、核科学与技术C+、环境科学与工程C+、临床医学C+、药学、C+、社会雪C、化学工程与技术C、理论经济学C-、地质学C-、信息与通信工程C-、畜牧学C-、口腔医学C-。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授权点:

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畜牧学、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地质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应用经济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林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民族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生态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授权点:

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畜牧学、草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数学、中国史、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法学、应用经济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临床医学、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应用经济学、民族学、中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草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

科研与实验室建设:

兰州大学已拥有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在自然科学方面,兰州大学拥有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和研究基地;19个省部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9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19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7个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其余33个甘肃省各类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在人文社科方面,兰州大学拥有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老龄科研基地、1个高校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以及1个中国梦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有色金属催化剂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光转换材料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半千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

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血液病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环境污染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牙颌面重建与生物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理论物理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生殖医学与胚胎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

杰出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丑纪范、李灿、姚檀栋、郑晓静、涂永强、张肇西、严纯华、陈发虎、丁林、岳建民、张宏福、张锦、黄建平、周又和、舒红兵 (含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继周、汤中立、南志标、侯立安、周绪红、王锐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严纯华、王锐、周又和、陈发虎、涂永强、王为、李凤民、刘建全、黄建平、黎家、郑炳林、罗洪刚、秦勇、勾晓华、张清明、王记增、侯岁稳、唐瑜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严纯华、郑晓静、涂永强、周又和、陈发虎、王锐、李凤民、安黎哲、孙东怀、黄建平、刘建全、潘保田、薛德胜、王育华、贺金生、厍学功、田文寿、罗洪刚、王为、张浩力、刘翔、樊春安、董广辉、任丰原、王记增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包国宪、高新才、王锐、王为、张浩力、秦勇、邓建明、熊友才、王乃昂、吴王锁、樊春安、田文寿、聂军胜、刘金荣

博导风采:(部分)

陈文江、高新才、郭爱君、成学真、汪慧玲、杨肃昌、汪晓文、姜安印、岳立、魏丽莉、徐辉、拜荣静、王学俭、刘先春、张新平、马云志、蔡文成、倪国良、汪金国、彭岚嘉、杨建军、魏宏远、张同胜、敏春芳、古世仓、胡颖、雷恩海,包国宪、柴国荣、丁志刚、单菲菲,何文盛、安钧鸿、曹江伟、柴国志、高大强、韩卫华、黄亮、贾成龙、雷东升、靳志文、潘孝军、鲍旭、卜伟峰、夏敦胜、董广辉、魏亮、岳东霞、黄小忠、安成邦、李国强、张宝庆、黄伟、高红山、张子龙、李勇进、黄银洲、刘勇、朱高辉、巩杰、马金珠、王一博、李常斌、田文寿、张镭、王澄海、左洪超、邵爱梅、常民、程博、贾忠建、席聘贤、刘伟生、胡之德、陈兴国、姚小军、刘鹏、力虎林、陈耀祖、李裕林、谭民裕。

校区情况:

兰州大学共拥有两个校区,分别为兰州大学城关校区和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占地面积共计3807亩。

城关校区

兰州大学城关校区拥有多个分区,分别为兰州大学西区(校本部)、兰州大学东区(医学校区)、兰州大学一分部、兰州大学二分部、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三分部)、护理学院院区(四分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以及兰州大学口腔医院。城关校区的通讯地址为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兰州大学西区

兰州大学西区(校本部)又称作盘旋路校区,其通讯地址为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西区地处兰州市区繁华地带,占地面积684亩,功能以科研、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是学校的行政和科研中心所在地。校区中央设有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场所。校园内建筑主要有积石堂(图书馆)、齐云楼(综合楼)、飞云楼、观云楼、逸夫科学馆、贵勤楼等,其中积石堂图书馆是兰州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兰州大学东区

兰州大学东区又称作医学校区,其通讯地址为兰州市东岗西路199号。医学教区与盘旋路校区毗邻,是兰州大学的医学各学本科、硕教育基地,其面积583亩(包括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建筑面积40.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用房8.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6万平方米。学校的部分办公机构也设立在医学校区。

兰州大学一分部

兰州大学一分部通讯地址为兰州市嘉峪关西路3号。兰州大学一分部是兰州大学的文科教育(研究生)基地,校内主要教学建筑有衡山堂,逸夫文科楼和新闻楼等。除此之外,学校的部分教职工的住宅小区以及学生宿舍也坐落于此。

兰州大学二分部

兰州大学二分部通讯地址为兰州市定西路144号。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又被称作兰州大学三分部,其通讯地址为兰州市嘉峪关路456号。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临近二分部,是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科研与办公中心。其前身为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经国家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2002年4月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全体员工整体调入兰州大学,组建兰大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护理学院院区

护理学院院区又被称作兰州大学四分部,其通讯地址为兰州市雁西路28号。护理学院院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校区,占地20亩,建筑面积2.172万平方米。院区拥有国内一流的“护理实践教学中心”,并配备先进的医学教学设施。

榆中校区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距兰州市本部校区47公里。榆中校区始建于2000年九月,2001年九月迎来第一批本科新生。榆中校区拥有完备的的教学、实验条件以及标准齐全的文体活动场馆。这其中包括拥有117个教室的天山堂(东区教学楼)、昆仑堂(榆中校区图书馆)、游泳馆、校史博物馆、闻欣堂(大礼堂)、贺兰堂(实验楼)、西区教学楼、高远楼(教学实验室)、闻韶楼(艺术院)、宁远楼(校保卫处)以及办公大楼等。兰州大学的一些重点科研平台也坐落在榆中校区,这其中有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半干旱与观境监测站、干旱气候变化和减灾重点实验室、医学类解剖实验室、干旱农业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试验站等。

校园风貌:

积石堂

积石堂,为兰州大学城关校区图书馆建筑名称。1913年,学校以清代贡院遗留的“观成堂”为书库,“至公堂”为阅览室。1946年后修建有二层独立馆舍一座,名曰“积石堂”,面积1616平方米。1962年图书馆迁址于盘旋路(今城关校区西区),并建成7800平方米图书馆楼,延续传统将新馆舍名为“积石堂”。

1998年5月,香港邵逸夫先生捐助部分款项,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扩建盘旋路校区图书馆,积石堂变为由主楼(含塔楼)、南北侧书库(自习室)、东侧书库(今称储备书库)、西侧共享大厅构成,面积达22000平方米。2017年,积石堂入选甘肃省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023年5月,经学校申报、甘肃省政府核定、省文物局确定的第九批9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兰州大学积石堂名列2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积石堂作为兰州大学的地标性建筑,见证了兰州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发展历程。

积石堂整体建筑位于东西中轴线位置,设计建造吸取了中国古典建筑轴对称、中心对称的传统规划布局手法,兼容俄式外观的处理方法,并结合现代设计思想和技术进行设计和改扩建。在细节处理上,如图书馆塔楼四面浮雕有蟾宫玉兔(东)、三足金乌(西)、祥云瑞气(南)、北斗七星(北)等具有明显中国特征的古典元素纹饰,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文化韵味。

毓秀湖

毓秀湖坐落于兰州大学本部校园中北区域。毓秀湖始建于1963年,校方建设该区域时,将20世纪50年代初修建的烈士亭从原化工楼前移至湖际。直至1986年,校方已在此区域建设2520平米的景观,并正式将其命名为毓秀湖,后经多年完善至今。

毓秀湖造型恰似一个不规则宝葫芦,葫芦的细腰处有一座石拱小桥飞跨湖水南北两岸。葫芦小的一头有个小岛,岛上端坐着一个古典园林风格的六角亭,亭中曾多年竖立着一块如今被安放在小山一侧路旁松柏丛中的兰大烈士纪念碑。毓秀湖中间有一座喷泉,湖水周围则是假山。

钟灵园位于毓秀湖外围,该园分别由芍药园、玫瑰园、牡丹园、玉兰园、樱花园等组合而成,并有树木、奇石、曲廊、小路点缀。其南部一隅被取名为慧园,其西侧以前是气象观测园。

磊锅开腔了

于灯火阑珊处,于暗香离别时,未曾放弃

相关推荐

兰州理工大学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 ...

兰州交通大学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坐落在甘肃省省会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