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简称“哈医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是省部共建大学、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
学校前身是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9月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和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9年4月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2000年5月,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10月24日,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式被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部委省共建大学。
院系设置:
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挂黑龙江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卫生管理学院(挂黑龙江医疗保障研究院)、药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挂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牌子)、教师发展中心、科技研发与产业管理中心、实验室服务中心、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档案馆、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体育教研部、心理科学与健康管理中心、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三甲)、第三临床医学院(三甲)、第四临床医学院(三甲)、第五临床医学院(三甲)、第六临床医学院
教学设置 :
哈尔滨医科大学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67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实行校、院(校区)两级管理体制。学校共有19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附属医院9所,其中直属医院5所;开设了30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有教职工18312人(其中大庆校区50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41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龙江学者”32人,享受黑龙江省特殊津贴3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1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6个。
教育教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有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8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2个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外科学(普外)、
省级重点学科(群)名单:
心血管药物研究与新药开发、生物学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公共管理、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内科学、神经病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肿瘤学、眼科学 急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临床药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和生物信息学、医学检验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临床医学(第二类特色专业)、预防医学(第一类特色专业)、麻醉学(第一类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第一类特色专业)、药学(第一类特色专业)
学科评估: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A-、临床医学 B+、药学B+、生物B、护理学 B、公共管理B、生物医学工程B-、基础医学B-、口腔医B-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口腔医学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思想政治教育、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公共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科研与实验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有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11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1个北方医学转化研究合作中心。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寒地重大心血管疾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心血管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心肌缺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肝脾外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分子探针与靶向诊疗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黑龙江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杰出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张学
南丁格尔奖:李秋洁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张凤民、李璞、姜洪池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中青年专:
姜洪池、孙长颢、单宏丽、夏求明、张清媛
博导风采:(部分)
沈国民、崔飞云、马建、郝大鹏、刘慧雯、雷蕾、周春水、吴杰、孙文靖、孟祥宁、金焰、傅松滨、李志平、赵文然、庄敏、钟照华、张凤民、王燕、付英梅、朱辉、刘国艺、王羽峰、王丽君、于晓光、杨丹、李 晖、惠 洋、王秀宏、卞宇、杨宝峰、季勇、朱大岭、许超千、刘树林、杜智敏、张勇、潘振伟、吕延杰、李水洁、兰天、白云龙、蔡本志、梁海海、乔国芬、焦磊、张洋、张莹、陈秀杰、姜永帅、顾云燕、戚丽霜、庞博、牛玉梅、焦晓辉、毛立民、李秋洁、周郁秋、林平、范宇莹、曹建琴、张静、高学琴、廉爱玲、王磊、张慧。
校区情况:
哈尔滨医科大学由校本部、大庆校区两个校区组成,校园占地166万平方米(其中大庆校区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其中大庆校区34万平方米)。学校法定住所地址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校本部
校本部,因历史悠久一般也被称为哈尔滨医科大学老校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校园有主楼、体育场、体育馆、图书馆、各类学馆共12栋教育功能建筑和9栋公寓楼等建筑及设施。哈尔滨医科大学校本部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和体育教研部等。
大庆校区
大庆校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39号,设有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药学院、康养产业学院、人文社科系、医学信息学系、精神卫生学院、体育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等。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