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简称中国医大(CMU),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创办于1931年11月,原校址在江西于都,1932年10月增设了调剂班等,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3年4月迁至兴国,1933年8月 又迁往瑞金。1934年跟随中央红军长征。是唯一走完长征路的学校。1940年在延安,由**同志提议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1911年建立),1949年接管合并原私立辽宁医学院(1883年建立)。学校是原国家卫生部部属高校,2000年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医学院等19个学院,2个研究院以及2个教研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26个。

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药学院、创新学院、护理学院、健康管理学院、智能医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中英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健康科学研究院、中英联合学院

师资力量:

中国医科大学共有在职教职工17908人。其中有正高级教职工986人,副高级教职工1861人,研究生指导教师共3722人,博士生指导教师566人。全校各专业技术人员占教职工总数86.73%。学院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选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55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3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项目”团队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特聘教授4名、讲座教授1名,青年学者2名,特岗学者3名,中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队伍2支。

教学设置:

中国医科大学拥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5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6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校还设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设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以及博士后工作站1个。学校还设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1个。

附属医院

学校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2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考核中,医院排名全国第13名,已进入A++最高等级序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2022年,医院被评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医院还完成了国家传染病、癌症、神经疾病、创伤骨科区域医疗中心的申报和省级评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三甲);医院以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微创治疗、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眼科,以及肿瘤疾病综合治疗为特色,拥有两个沈阳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两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十余个辽宁省专业治疗中心。医院有编制床位数1800余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附属医院。(三甲);是一所集口腔病防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国际合作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医院设有19个科室、5个诊疗中心,以及9个医技科室。其中,两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口腔颌面外科和牙周病科

重点学科: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皮肤病与性病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

生物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

学科评估 :

临床医学B+、生物学 B、基础医学 B、口腔医学 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B、药学B、护理学B-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心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公共管理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神经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血液病)、内科学(呼吸系统)、内科学(风湿病)、儿科学、老年医学、外科学(整形)、外科学(烧伤)、妇产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普外)、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骨外)、外科学(泌尿外)、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感染病学、重症医学、全科医学、人文医学、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临床药学、医学实验学、影像学基础、妇产科学基础、实验肿瘤学、临床营养学、实验外科学、动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法医学、组织工程学。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伦理学、应用心理学、动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组织工程学、医学教育学、内科学(消化系统)、内科学(肾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传染病)、内科学(血液病)、内科学(呼吸系统)、内科学(风湿病)、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普外)、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骨外)、外科学(泌尿外)、外科学(神外)、外科学(整形)、外科学(烧伤)、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感染病学、重症医学、全科医学、人文医学、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卫生事业管理、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物化学。

国家培育学科项目: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内科学(传染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外科学(泌尿外)、外科学(神外)、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外科学(骨外)、眼科学、药理学、口腔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内科学(血液病)

特色学科项目:

肿瘤学、麻醉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

科研与实验室:

设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还设有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0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4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6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以及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3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5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分泌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学细胞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免疫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卫生部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计生委生殖健康与遗传医学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转基因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妇科肿瘤与高危妊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晶状体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砷生物学作用与砷中毒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胃癌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肺癌早诊及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肿瘤药物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药理学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神经疾病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神经系统肿瘤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衰老相关疾病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消化道肿瘤病因与预防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膀胱疾病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病毒性肝炎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皮肤病重点实验室、艾滋病实验室、胃癌分子病理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介入治疗与器材开发重点实验室、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医学影像实验室、免疫相关性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低温分子生物学与器官保存重点实验室、妇产科重点实验室、晶状体重点实验室、肿瘤药物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生物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肿瘤病因与预防重点实验室

杰出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洪铎、尚红

国家级领军人才:高兴华、王振宁、吴安华、孙思予、崇巍、丁仁彧

国家教学名师:魏敏杰、赵玉虹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尚红、高兴华、曹流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辛彦、金元哲、单忠艳、孙思予、高兴华、王振宁、吴安华、汤艳清、刘彩刚

国家卫生健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刘永锋、尚红、张淑兰、辛彦、赵群、孙思予、吴硕东、王恩华、林蓓、高兴华、于晓松、孙长伏、王振宁、单忠艳、朱悦、吴安华

博导风采:(部分)

吕捷、季丽莉、翟效月、郑玮、韩芳、孙逊、曹雅明、朱晓彤、刘北星、王雪莲、郑兰艳、马笑雪、吴力钊、赵成海、徐小燕、徐洪涛、王亮、王恩华、邱雪杉、米小轶、赵月、杨向红、吕庆杰、窦晓光、冯国和、李智伟、马秀岚、曹志伟、赵旭东、董耀东、张宁、杨清、林蓓、王敏、刘彩霞、金镇、马晓欣、乔宠、王秀霞、欧阳玲、谭季春、白伦浩、李建军、李雷、柳达、田野、范玲、赵立、焦光宇、陈愉、林晓萍、刘维贤、徐莹、赵平、徐莹、刘洪涛、田悦、谭晓冬、吴硕东、戴朝六、冯勇、苏琪、田忠、吴斌、宋永胜、殷波、王科峰、菅凌燕、肇丽梅、夏丽坤、肖伟、陈晓隆、张晓晔。

校区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分为沈北校区(中国医科大学本部)和和平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为153.5万平方米(约合2300.6亩)。

沈北校区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路77号(邮编:110122),沈北校区主要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人文学院、药学院、法医学院、护理学院、健康管理学院、智能医学学院、健康科学研究院、国际医学教育研究院等学院和机构。

和平校区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邮编:110801),和平校区主要有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等学院和机构。

磊锅开腔了

于灯火阑珊处,于暗香离别时,未曾放弃

相关推荐

沈阳理工大学简介

东北军工第一校;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我军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兵工专门人才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本 ...

沈阳工程学院简介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始建于1947年)合 ...

大连交通大学简介

大连交通大学: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 ,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 ...

沈阳农业大学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北倚天柱山,占地面积10246亩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