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旗与国徽**
塞内加尔的国旗由绿、黄、红三个垂直条纹构成,左侧为绿色,中间为黄色,右侧为红色。绿色代表塞内加尔的农业土地和国家的希望,黄色象征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磷酸盐矿藏,而红色则代表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奋斗。

国徽中心是一幅盾徽,盾面被一只展翅的雄鸽和一支金色的稻穗分为两部分。盾牌上方悬挂着国旗,下方则有一条白色的绶带,上面用法文书写着塞内加尔的国家格言:“一个民族,一个目标,团结一致”。

**二、概况**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西部,北邻毛里塔尼亚,东邻马里,南接几内亚比绍,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约为196,722平方公里。根据2023年的数据,塞内加尔的人口约为1670万。国家实行单一制,全国划分为14个行政区。塞内加尔的货币是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XOF),与欧元挂钩。
塞内加尔的官方语言是法语,这是由于其曾是法国的殖民地。除了法语外,沃洛夫语、富拉语、塞拉威莱语和塞内加尔创造的通用语言——门诺卡伦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使用。
塞内加尔的国庆日是每年的4月4日,以纪念1960年从法国获得独立。
**三、历史**
塞内加尔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世纪,就有图阿雷格人在此地定居。公元10世纪以后,属于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15世纪60年代,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入侵,先后建立了圣路易斯堡和戈雷岛等殖民据点,开始了对塞内加尔的殖民统治。1659年,法国殖民者取代了葡萄牙殖民者。1895年,塞内加尔被划入法属西非领地。
1960年4月4日,塞内加尔终于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布独立。此后,尽管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但塞内加尔始终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国家。

**四、自然**
塞内加尔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温差小。全年降水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大致可分为两个气候区。北部为干季和雨季各半年的热带草原气候;南部为雨量较大,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年降水量可达1000~1500毫米以上。
塞内加尔的自然景观主要是热带草原和沙漠。在南部和中部地区,热带草原广布,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草本植物。在北部地区,则是广阔的沙漠地带,环境恶劣,但却有独特的沙漠风光。
**五、经济**
塞内加尔的经济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0%,农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70%以上。主要农产品有花生、棉花、玉米、小米、大米等,其中花生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产品,主要种植于塞内加尔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渔业是塞内加尔的另一大支柱产业。塞内加尔拥有长达700公里的海岸线,渔业资源丰富。渔业为塞内加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六、风景名胜**
萨卢姆河三角洲(Saloum Delta)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名录的,占地5000平方公里,区内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为生活在此的2000多人提供了生活的保障,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捕鱼业和贝类采集。
三角洲位于三条河流的河汊之间,由半咸水水道环绕着200多座大小岛屿、红树林、大西洋海洋环境及干树林所组成。在三角洲内发现了由当地居民在数千年中建造的218座人工贝冢,有些贝冢长达几百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