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为安徽省宿州市唯一市辖区,位于黄淮平原南端,地处淮海经济区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西缘,襟连沿海,背依中原。
1.埇桥区的基本概况:
埇桥区,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与苏鲁豫三省接壤,总面积290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宿州市埇桥区下辖12个街道、24个镇。埇桥区常住人口177.5万人。
2.埇桥区的自然条件:
埇桥区属于黄淮平原一部分,以平原为主,北部兼有丘陵岗地。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倾斜。
埇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具备南北过渡气候类型的特点。受冷暖气流的影响,冬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3.埇桥区的历史文化:
埇桥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春秋时即为古“宿国”封地,秦汉时已是“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朝开“通济渠”后成为“扼汴控淮”的军事重镇。孔子在此演习周礼;孔子高徒、中华民族先贤人物——“孝圣”闵子骞在此出生;白居易在此成长至青年始赴长安成名, 白居易在东林草堂居住期间,与“符离五子”寄情山水,留下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与湘灵的美好初恋。“且倾斗酒慰羁愁,重话符离问旧游。北巷邻居几家去,东林旧院何人住。”即是白居易离开符离多年后对东林草堂那段生活的深情回顾与眷恋。 ;王籍、韩愈、苏轼、袁枚等留下灿烂诗篇;近现代埇桥籍文化名人如梅纯一、李百忍、杨在葆、李炳淑等不胜枚举。这里既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旧址,又是淮海战役决胜中原的故地。
马戏是集动物的驯化、表演以及杂技魔术为一体的综合类民间艺术。具有惊、奇、险和幽默诙谐的艺术特点。在明末清初,宿州埇桥区蒿沟乡一带农民就盛行杂技和民间曲艺表演。清朝末年,演出已具相当规模。在20世纪20年代,以尹清云、顾传标、吴清云为代表的民间杂技艺人,率先将动物融入杂技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30年代,以尹清川、李同仁、郑继荣等为代表的驯兽马戏开始出现,埇桥区马戏由此正式亮相。1956年,原宿县成立了国有动物表演团,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80年代以来,以埇桥区蒿沟乡为中心的民间马戏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马戏团已经成为职业马戏团,拥有狮、虎、熊、象等大型动物,具备了较高的演出水平。
4.埇桥区的经济发展:
符离集烧鸡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鸡”之一,因产自埇桥区符离镇而得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符离集烧鸡于2005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埇桥区获“中国烧鸡之乡”称号。宿州市发展烧鸡产业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烧鸡产业是埇桥区特色产业,也是宿州食品工业领域的支柱产业。每年有1000多万只符离集烧鸡从这里走向食客的餐桌。以“符离集”“刘老二”“徽香源”等品牌为代表的烧鸡企业,共同孕育着埇桥烧鸡产业向新的澎湃动力。
5.埇桥区的交通区位优势:
埇桥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埇桥区具有优越的区位及便捷的交通,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台高速、泗许高速以及在建的宿淮铁路在城区周边均设有出站口,可与全国各大城市实现铁路、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特别是京沪高铁的开通,可2个小时抵达上海、3个小时抵达北京;206国道和5条省道穿境而过,水运从新汴河经洪泽湖通江达海,空港经徐州观音机场可与全国20多个大城市通航。
6.埇桥区的旅游资源:
宿州野生动物园,坐落于埇桥区宿州大道南侧是集动物的保护、研究、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的3A级旅游景区,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野生动物200余种,是淮海经济区面积最大动物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园。
西山花海景区,位于符离大道西侧,南起清水村,北至尖山村景区,各种类型花卉总种植面积约120公顷,依托符离生态大道充分利用农田、果林、村落特色打造集田园生活、优农计划、田园花海、户外拓展、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西山花海田园综合体。
五柳景区,位于夹沟镇西北,是符离大道上的中间区段,也是沿线核心景区。这里以“山青、水秀、洞奇、泉灵、稻香”而闻名,景区三面环山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
新汴河景观带,位于宿州市城区北部,新汴河的两岸有着不同的风景,北岸展示发生在宿州大地四次著名战争及相关战争文化,南岸展示宿州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
7.埇桥区的特产名吃:
符离集烧鸡,素有“中国四大名鸡”的美誉,因原产于符离镇而得名,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华历史名肴。正宗的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香气扑鼻,肉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脱骨,嚼骨而有余香。这道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1994年,在徐州狮子山西麓发掘出汉代楚王刘戊墓,该墓中有保存基本完好的鸡骨,并有“符离丞印”的封记,因此,被考古专家鉴定推断为“符离贡鸡”。2008年,符离集烧鸡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栏杆牛肉,寻常百姓家的唐宫美食,栏杆牛肉有1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再造唐室”的唐朝大将郭子仪,在“安史之乱”时平叛有功,唐朝皇帝除了与郭子仪结为儿女亲家外,还赏赐郭家一位姓陈宫廷御厨。而这位陈姓御厨就是现在栏杆正宗牛肉传人的祖先。栏杆牛肉在宰、泡、搓、洗、漂、卤、晾等八道传统工序的基础上,又配以三十六味佐料和名贵中药,外加陈年老汤佐之精卤而成,使得肉质细嫩,香气四溢,味道鲜美,烂而不腻,以其色正、味醇、口感好而远近闻名。
sa汤,中国地方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安徽省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
马蹄烧饼,色如金黄 薄如竹纸,松、酥、脆是马蹄烧饼招牌下的清香,仅仅是千年前不小心的碰撞碎裂于马蹄下的烧饼,便有了名号,当年起义的陈胜怎么也不会想到,只不过是缓解尴尬的一句玩笑,却成就了如今宿州人民的家乡味道。
注:欢迎交流学习,如有雷同请告知,有不足请指正。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