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处于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素有“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之称,是陇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
1.武都区的基本概况:
武都区,甘肃省陇南市下辖市辖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中西部、白龙江中游。武都作为地名始于先秦,西汉置武都郡,北魏改置武州,唐改称阶州,民国改设武都县,2004年撤县设区。武都区是陇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省域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武都区全区辖36个乡镇、4个街道、643个村、58个社区。幅员面积4683平方公里,有耕地70.82万亩。常住人口54万人。
2.武都区的自然条件:
武都地处甘肃南部,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的支脉东西向横贯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呈西北——东南走向,高山、河谷、溶洞、丘陵、盆地交错,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气候垂直分布,地理差异明显,自古有“一眼望四季”的说法 。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宝贝的复杂地带”。
武都区是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向暖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主要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一种),垂直差异明显,具有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三种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和“植物大观园”之称。
3.武都区的历史文化:
武都高山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研究的活化石”,传承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高山戏流传于武都鱼龙地区,是在当地民间说唱、歌舞表演、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演出时,全村老小齐上阵,村民就是演员,演员就是村民,“年味儿”就在这一古老神圣的仪式中洋溢出来。
社火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如今,武都区各乡镇、各村基本都有自己的社火团队,表演既有传统的旱船、舞龙,还有现代的街舞。一般排练从腊月进行,表演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十九“倒灯”结束。
4.武都区的经济发展:
蜀椒出武都,由来已久。武都栽植花椒历史悠久,盛产的“大红袍”花椒以其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分多、精油含量高等优良品质著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武都花椒品质优良、芳香浓郁、麻味纯正、色泽艳丽。连续多年来,武都花椒始终保持着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的行业地位。
武都区气候温润,是我国西北地区罕见的茶叶产区,也是是甘肃三大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是武都区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宜茶区群众脱贫致富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武都区是甘肃省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其生产茶叶的4个乡镇(裕河镇、枫相乡、五马镇、洛塘镇)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森林茂密俯瞰五马、裕河、枫相、洛塘等地。
武都区油橄榄产业面积达到63万亩,2023年油橄榄鲜果产量达5万吨,生产初榨橄榄油7500吨,油橄榄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橄榄油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5.武都区的交通区位优势:
武都毗邻四川省九寨沟县,与成都、西安、兰州等省会城市的距离都在450公里左右,并位于“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兰州新区及九寨沟旅游经济圈之间,是几个经济区辐射的交汇点。随着成州机场、兰海高速、十天高速、兰渝铁路以及连接九寨沟的武九高速公路的建成,长期以来制约武都发展的交通瓶颈已被彻底打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流通和融合进一步加快,武都发展的空间极为广阔。
6.武都区的旅游资源:
万象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华夏第一洞”、“中国北方第一洞”、“地下文化长廊”、“地下艺术宫殿”等美誉。该洞已有2.5亿至3亿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处规模宏大,艺术价值高,既具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灵秀的岩溶地貌。景区已开发的11个景区,有120多个较大景观,依形象排为月宫、天宫、龙宫三大洞天。
姚寨沟景区,武都城区休闲、避暑、度假、会议综合旅游风景区。根据沟内的自然风貌特征,可分为青龙山、上黄、擂鼓山、马山、柳沟山和“瑶池天堂”主景区,主景区由湖泊、特色园、瀑布、农家乐、特种养殖、民族民俗旅游6部分组成。
裕河景区,裕河景区坐落在陕甘川三省交汇地带,被誉为“裕河秘境小镇”。景区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温润,动植物资源丰富。成群的川金丝猴时常出没于山林沟谷之间。境内棕榈舒展、芭蕉丛生,有奇侠幽谷、古树参天、流泉飞瀑、浅溪深潭,树落错落于山水田园中,晨雾缭绕、如诗如画,恰似人间仙境,素有“天然氧吧”、“水木裕河”之美誉。
祥宇油橄榄工业旅游景区,陇南市武都区是中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资源,形成了油橄榄易栽植、产量高、含油率高的特点,所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荣获国内外金银铜奖七十多枚,祥宇橄榄生态园已发展成为集油橄榄良种育苗、集约栽培、规模种植、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产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7.武都区的特产名吃:
武都紫泥茶壶,武都紫泥是产自武都一种黏性极强的紫赤色泥团,在文物学上称之为“泥封”或“封泥”。所谓封泥是古代用胶质黏土封缄于竹简、木牍及进贡物品的包装之上,然后在封泥上盖上印章,以防泄密,以及辨别真伪。封泥始于东周,盛于秦汉,终于两晋。武都紫泥因其质细、性温、色纯而专门封缄天子诏书,是所有封泥当中级别最高的。
武都花椒,芳香馥郁,气息氤氲,一粒粒饱胀的红珠裹挟着最迷人的气息撩动着人们的味蕾。如果用三个词语来形容武都花椒那一定是“脸红”“心黑”“叶子麻”,武都区作为我国花椒原产地之一,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蜀椒出武都”,唐代时武都花椒还被列为贡,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独特的地域性小气候创造了大红袍花椒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也造就了武都大红袍色红、油重、粒大饱满、辛香浓郁、麻味淳正的极佳品质。
武都崖蜜,武都区森林覆盖率高,蜜源植物多样,适宜养殖蜜蜂。“武都崖蜜”为中华蜜蜂所产蜂蜜,因其收获时间和蜜源植物不同,“武都崖蜜”呈从浅琥珀色到深褐色颜色不等的液态或结晶固态,上下色泽均匀一致,内容物无蜜蜂肢体、幼虫、蜡屑及正常视力可见杂质,透明度极高。挑起蜂蜜时,蜜汁和液面形成一根丝条,断丝后迅速缩成珠状浓度高、粘度大,弹性良好 。
武都米皮,不论春夏秋冬。武都人的餐谱里永远少不了米皮的身影。大街小巷里处处有米皮摊。米浆蒸制,切条凉拌正是南米北面吃法的集大成者。
注:欢迎交流学习,如有雷同请告知,有不足请指正。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