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之间“亿万千百”见证着灵武的世事更迭,来灵武寻远古恐龙,揭开亿万年前的生命秘密,探古人类遗迹,觅万年遗址的灿烂文明,访唐韵灵州,看千年古县的璀璨华光,品灵武长枣,赏百年古树的生机盎然!
1.灵武市的基本概况:
灵武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县级市,银川市代管。介于东经106°11'~106°52’,北纬37°35’~38°21’之间,位于宁夏平原中部、黄河东岸。东与盐池县相连,南与吴忠市利通区和红寺堡区接壤,西与永宁县隔河相望,北以明长城为界与鄂托克前旗毗邻,总面积4010平方千米。2021年,灵武市人口29.6万人。截至2022年10月,灵武市下辖1个街道、6个镇、2个乡和1个农场。
2.灵武市的自然条件:
灵武市处于鄂尔多斯地台西缘断皱中段,灵盐台地与银川地堑之间的结合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山、西川自然形成两大地形区,即东部所属灵盐台地构成的“山区”和西部所属银川平原东南边沿构成的“川区”。
灵武市地处银川平原的东南边缘,西临黄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分为西部平原,东部台地。西部为黄河东岸冲积平原,属银川平原的东南边缘,由第四系河湖相砂砾质冲积洪积物淤积而成。[1] 地势平坦,渠系发达,多湖沼湿地;东部台地系鄂尔多斯台地西南部、灵盐台地西部的一部分。
灵武市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
灵武市境内河道除东部与盐池交界处部分地区属内流区外,其余均属黄河流域。
灵武市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山洪、霜冻、冰雹、沙尘及地震地质灾害。
3.灵武市的历史文化:
灵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灵武县始设于西汉。《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 ,从北地郡析置安定郡;新的北地郡下已有灵武县。因此,灵武县的设置,最晚可追溯至公元114年。《汉书·地理志》卷二十九原文为:“北地郡……县十九:马岭……灵武,莽曰威戎亭。”
灵武县名源于“灵武谷”,灵武意为威灵威武。此地历史上多为游牧民族居地,战争频繁,要想守住家园必然需要以武制敌,因此灵敏威武、威灵尚武就成为救亡图存安居乐业的依靠,因此取名灵武。
东汉初期,灵武县仍属北地郡。永初年间(107~113年) ,羌族起义大爆发,朝廷无力抵御,于永初五年(111年)将北地郡及属县南迁关中。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 一度回迁。《后汉书·郡国志》是按汉顺帝时的实况编修,北地郡辖县中已无灵武。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十六国,宁夏平原皆为北方游牧民族驻牧之地,中原朝廷无力控制,亦无州县设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宁夏平原设薄骨律镇,为军政合一机构,不领郡县。孝昌二年(526年) 改置灵州,下设郡县,今灵武市分属普乐郡回乐县、历城郡建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 ,在今灵武市北境之北约30公里设建安县,后改广润县。601年隋炀帝登基,因避其名讳,更名灵武县。按《隋书》及《新唐书》《旧唐书》等《地理志》的记载,此后306年灵武县一直存在,系灵州属县。唐肃宗“灵武登基”后,还下诏将灵武县升为上县。五代降为灵武镇。北宋初年恢复灵武县,开宝年间复降为灵武镇。
灵武县名源于“灵武谷”,灵武意为威灵威武。此地历史上多为游牧民族居地,战争频繁,要想守住家园必然需要以武制敌,因此灵敏威武、威灵尚武就成为救亡图存安居乐业的依靠,因此取名灵武。
4.灵武市的交通区位优势:
灵武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节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灵武北邻内蒙古南接吴忠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银西高铁、太古铁路、银青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网的不断优化完善,交通便利度持续提升。优质牧草种植丰富,毗邻内蒙古、甘肃,饲草来源广泛便捷。
灵武拥有较为完善的公路 铁路 航空交通网络正在启动的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其交通优势。
5.灵武市的经济发展:
灵武市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推动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拉伸,着力构建连接上下游、协调左右链的特色产业集群。养殖产业集群聚链成势,奶牛存栏19万头,肉羊存栏突破70万只,蒙牛全球首座全数智化工厂等项目建成投产,中粮现代养殖全产业链等项目加快布局,良种奶牛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种养加一体、产供销协同、研产推并举的养殖产业链充分延展,一产增速连续6个季度居全区第一;能源产业集群积厚成势,统筹推动发电与储能协同共进、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优化组合,宁电投、华电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华电200MW、中环100MW集中式光伏并网发电,中广核离网制氢、银星煤业扩产等项目有序推进,国能灵武电厂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灵武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现代纺织产业集群破局成势,充分发挥新澳羊绒、舜昌亚麻等头部企业链主作用,持续延链补链强链,3万锭亚麻湿纺印染、260吨精纺技改等项目加快推进,集梳线纺纱、织布染色、设计制衫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初具规模,灵武“国际精品羊绒之都”再放异彩;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壮大成势,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品牌效应,突出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中再资源、晨宏科技升级改造顺利推进,集综合服务、交易物流、回收利用、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6.灵武市的旅游资源:
水洞沟景区,区位于灵武市临河镇,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古代唯一保存最完好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清水营影视城,位于灵武市宁东镇清水营村,是一处以“影视+文化+旅游+科技+非遗+科普+研学+沉浸式体验”为一体的长城影视文化旅游胜地,也是国家长城文化公园(银川段)重要组织部分。景区主要由综合服务区、东长城遗址、清水营堡(古城)、坞城、清水营影视城(新城)、清水营休闲驿站等部分构成。内有大泉眼、清水河、滩涂、丘陵、沙枣林、红柳林等地貌和自然景观。先后拍摄了《画皮》《霍去病》《牛郎织女》《花木兰》《雪狼谷》《水浒人物传》《边城浪子》《西游记大话西游》等影视剧作200余部,已成为继镇北堡西部影城之后宁夏第二大影视基地。
恐龙地质公园,是目前我国发现面积较大、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周边环境未遭破坏的恐龙化石遗址,有距今1.74亿年前的“北半球第一龙”—叉背龙。这里陈列有世界最大的恐龙股骨复制模型及原亚洲最大的恐龙模型—四川合川马门溪龙复制模型,这里不仅是恐龙主题游乐园,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7.灵武市的特产名吃
大蒜烧黄河鲶鱼,宁夏的十大名菜之一。红烧黄河鲶鱼外观酱红色,肉质鲜嫩,香咸十足,酱香味十足,软糯适口,非常不错。大蒜烧黄河鲶选用宁夏境内黄河流域所产的黄河鲶鱼制作而成,黄河鲶鱼的鱼肉质嫩鲜美,而黄河鲶鱼最佳烹饪方法是红烧,更加凸显它们原本的鲜嫩可口,鱼汤浓郁。大蒜烧黄河鲶在“中国菜”评比中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宁夏十大经典名菜”。
灵武长枣,灵武市特有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所产鲜食果味鲜美,质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绿色,可食率和营养价值高。灵武长枣又名“马牙枣”,本地优良品种,树势强壮,树姿直立,发枝力强,易萌发枣头。果实中大,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8.1g,最大单果重26.8g,果梗长。梗洼深广,果肩平整。果皮紫红色,果点红褐色,不太明显。果皮薄,肉绿白色,质致密酥脆、汁液多、酸甜适口、品质极上。鲜枣含糖量30%,含酸0.25%,可食率95.5%,制干率37.2%。该品种抗寒性强,耐盐碱,喜水肥,遇雨轻微裂果。是鲜食、加工兼用优良品种。最适生食,加工酒枣别有风味,是宁夏引黄灌区重点推广品种。
炒糊饽,制作方便,配菜丰富,香、辣,嚼起来很有口感。炒糊饽其实就是把死面饼子切长条状然后加上丰富的食材炒出来的糊饽软硬适中汤汁浓稠,菜品丰富。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欢迎您!
注:欢迎交流学习,如有雷同请告知,有不足请指正。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