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是青海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部,青藏铁路、109和315国道穿境而过,素有“海藏通衢”和“海藏咽喉”之称。
1.湟源县的基本概况:
湟源县,隶属青海省西宁市,位于青海湖东岸,日月山东麓,湟水河上游,总面积1545平方公里,辖7乡2镇,146个行政村,8个社区,有藏、回、蒙、土等13个少数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湟源县常住人口近11万人。
2.湟源县的自然条件:
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
湟源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无霜期27-71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大,春季多风,夏季凉爽,冬季干燥,冰雹、干旱频繁。
3.湟源县的民俗文化:
灯彩(湟源排灯),青海省湟源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流传于湟源县的一种民间节日灯彩艺术,起源于清代中期的广告牌灯箱,在每年元宵节期间组织展挂,为湟源县民俗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湟源排灯由灯彩艺人手工制作完成,主要制作材料为苏、杭等地的上等丝纱。湟源排灯形式多样,大多由四格构成,其融绘画、堆绣、刺绣、剪纸、书法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社火是河湟地区最重要的年俗之一,进入腊月,人们便着手准备了。社火一般由村里的社火头儿组织排练,参加的人员几乎都是本村村民,参与人数不定,多的有四五百人,少的也要一百多人。但很少有人知道,社火的初衷是为了祭祀祈福,社火本是一种外来民俗,可是在历史的演变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本地文化。
掐丝唐卡,绣,是一种艺术呈现;“掐”,也是一种艺术呈现。不同手法,却共同构成了青海最灿烂的文化。掐丝唐卡是一种融合了现代工艺的青海民族工艺品,近些年来特别火热。
4.湟源县的经济发展:
饲草、牦牛、藏羊、青稞、马铃薯、油菜产业是湟源县农牧业的六大主导产业,更是支柱产业。湟源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着眼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涉农龙头企业41家、打造“众汇源”等特色农牧业品牌28个,产业结构呈现新格局。着力发展高原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等产业,实施年产3000吨原浆青稞酒系列产品生产线、塑胶乳品包装产品生产线扩建、肉食品精深加工等项目,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牛羊肉精深加工和有机肥生产等循环农业价值链不断延伸。
5.湟源县的交通区位优势:
湟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及便利交通,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交界处,北靠祁连山南麓,西南隈日月山山脉,湟水在两大群山间自西而东流,呈狭长的河谷盆地,虎踞龙盘,人称“海藏恃为咽喉,湟中资为锁钥“有金汤之险,砺带之长”。北连新疆,西通西藏,东靠西宁、兰州,成为东西南北交汇的“咽喉”,地缘优势显著。因此,丹地成为交通要道,是内地通往西藏、新疆的门户,它扼“唐蕃古道”之险塞,据“丝绸南路”之要冲,故有“海藏通衢”之称。
6.湟源县的旅游资源:
丹噶尔古城,由拱海门、城隍庙、丹噶尔厅署、仁记商行、文庙、昌耀诗歌馆、镇海协营、丹噶尔演艺厅、迎春门和火祖阁组成主要建筑群,城内商铺民房错落有致,各式建筑风格古朴,街巷纵横交错,交通便利畅达,为明朝以后丹噶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丹噶尔从唐朝开元年间设“茶马互市”,到清朝嘉庆、道光之际,民族贸易日渐繁盛,成为西部地区的贸易重镇和畜产品集散地,有“环海商都”之称。
小高陵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湟源日月山下药水河畔有一处村庄,在这里,有一道风景,层层梯田连九霄;在这里,有一首歌,唱遍日月山下,湟水河畔;在这里,有一种精神,激励几代湟源人“敢为人先,实干善成”,这里就是——小高陵。
日月山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藏语称“尼玛达娃”,蒙古语称“纳喇萨喇”,即太阳和月亮的意思。因山体红层出露,古时称“赤岭”。传说唐朝文成公主西往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和亲,途经日月山,毅然抛下日月宝镜以断思乡之情,宝镜断裂化为二亭。今山口建有日亭、月亭和公主塑像、浮雕墙,寄托着汉藏人民对公主的怀念和尊敬。
宗家沟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宗家沟,字面看“宗”乃祖宗,“宗家”即为祖宗之地,过去因建有宗家寺供奉西王母而得名;宗家沟藏语称为“墨次”,意为佛像湾;《西宁府新志》中记载此沟又称“松峡沟”,是丹噶尔(今湟源)风景最美的地方。处在“王母瑶池”青海湖之东, “羌人观象”日月山之下,目前建有西北海拔最高、最长的高空玻璃桥,冬季有大型的冰瀑、冰挂等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晶莹剔透。
7.湟源县的特产名吃:
湟源陈醋,又称“黑醋”,最早出现大概是在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当地牧民最爱的美食配料。鲜嫩的牛羊肉与“黑醋”之间有着南方人难以理解的情感缠绕。湟源陈醋主要原料以青稞、麸皮为主,然后加入草果、大香、豆蔻、枸杞、党参等100多种中草药,经过60多道生产工序(其传统生产工艺已被列入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酿出质地浓稠、香味浓郁、冬天不冻、夏天不腐的陈醋。
湟源里脊,可以追溯到清朝,彼时的湟源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场所,在多元文化与饮食习惯的碰撞下,酸辣里脊的做法逐渐成熟,从清末延承至今。在青海当地,素有“老八盘”的传统菜系传承。里脊作为青海“老八盘”头道热菜,千百年来,它承载着人们良好的寓意与祝福。“里脊”即“利吉”,无论婚丧嫁娶,这道酸辣里脊,已经成为青海当地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
青海三烧,这是青海的“十大名菜”之一,食材选用了青海特色的羊筋、牛肉丸子、红烧大肉,三种食材配上土豆和调味料一起炖,吃的时候酥软适中,微辣,羊筋Q弹筋道。
酿皮,湟源特色美食,蒸的酿皮,色褐沉着,浑厚肥大,馏的酿皮,金色发亮,薄细柔脆,两者色形各异,而味道基本一致,食之绵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
注:欢迎交流学习,如有雷同请告知,有不足请指正。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