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控三边”“县居四塞”“秦陇锁钥”,彰显着会宁这座丝绸之路重镇的战略地位。“会师圣地”焕发着会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1.会宁县的基本概况:
会宁县,甘肃省白银市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会宁县下辖24个镇、4个乡,会宁县常住人口40万人。
2.会宁县的自然条件:
会宁县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总体南高北低,东北角、中西部有海拨2200米的山塬和峰峦。
会宁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季风气候带的西北边缘部,地介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青藏高原四个气候区和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三个干湿区的交汇区。加之地形东南高而闭塞,西北低而开阔,夏季暖湿气流北上困难,冬季干冷空气长驱无阻,故气候温凉干燥、南北差异大,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匀。
3.会宁县的历史文化:
会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会宁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武帝元鼎三年设置祖厉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境内现存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的牛门洞新石器遗址,有古城遗址和以汉墓群为代表的古人类墓葬20多处。
会宁是红色革命圣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这块黄土地,经过血色洗礼,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
4.会宁县的经济发展:
会宁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海拔适中,雨热同季、空气无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的小杂粮有20多个品种,是理想的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的会宁特产亚麻籽油被誉为“陆地上的深海鱼油”、“液态脑黄金”,“植物油之王”,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保证了会宁出产的牛、羊肉品质精良、味道鲜美,会宁因此被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亚麻籽之乡、中国肉羊之乡、安格斯良肉牛养殖示范县,连续四年获得甘肃省产量大县示范县称号。全县培育形成了“香泰乐”亚麻油中国驰名商标和“会宁马铃薯”、“会宁莜麦”“会宁谷子”“会宁羊羔肉”等1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成了万亩砂田西瓜、万亩砂田苹果、万亩蔬菜产业基地。
杨崖集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属渭河流域二阴山区,海拔高,气候阴凉,降水量充沛,气候阴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深秋时节,行走在这里的大山里,自然风景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这里成为中药材的天然产地,有“古老药谷”之美称。出产的党参、黄芪,品质优良,品相佳,经过相关专业检验机构的检测,党参多糖含量为40% ,超出国家标准两倍之多,而黄芪甲苷检测为0.13% ,超出国家标准3 倍之多,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 会宁黄芪”“ 会宁党参” 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会宁县种植垃圾秸秆等资源丰富,为生物质发电提供了厚实的发展基础。
会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绿色产业强县,有许多品质优良、名闻全国的好产品。会宁的高原夏菜,好在“独一份”。境内海拔落差大、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多,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禀赋孕育出独一无二的产品,瓜类、蔬菜“三品一标”认证规模达到180余万亩。会宁的高原夏菜,好在“特别特”。
5.会宁县的交通区位优势: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平定高速穿城而过,将会宁纳入兰州1小时经济圈,境内国道247线、312线、309线纵横贯通,县乡油路、村组硬化路四通八达。与西安、银川有国道高速直通,距省城兰州和中川机场有2小时车程,交通区位优越。
6.会宁县的旅游资源: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一座以纪念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它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纪念馆,于2006年10月落成后,成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内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三军会师纪念塔,会师塔是会宁人民为了弘扬红军精神纪念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50周年于1986年修建,会师塔现为会宁地标性建筑。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象征长征途中总共经历了11个月。塔的整体为三塔环抱,前九层分开,最后两层合在一起。象征着“九九归真,三军统一”。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犒师。”
会师门,1936年10月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15军团直属骑兵团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带领下,打进“西津门”,攻占了会宁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阶级革命家到达会宁,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9位元帅及8位大将、46位上将、127位中将、1200余位少将都在会宁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战斗遗址、遗迹和珍贵的革命文物。
汉唐街,以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为文化主题,以每季的节气形成景观节点串联整条商业步行街。街道南起会师桥、北至寨子桥,全长3.3公里,用地面积为211亩,总投资4.7亿元,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二至四层商业建筑,建筑风格以汉唐建筑和阙塔类景观标志物为主体,以“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形式为空间布局,建设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商业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文化休闲中心。
7.会宁县的特产名吃:
小杂粮,具有丰富的杂粮资源。自古以来,当地农民以种植杂粮为主,小杂粮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会宁种植小杂粮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绿色和无污染著称,会宁小杂粮种类繁多,包括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玉米等,共计 20 余种。这些小杂粮不仅口感独特,营养价值也极为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胡麻油,会宁境内种植的胡麻籽生产食用植物油,胡麻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耐旱、耐贫瘠、怕高温。在十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栽种为宜,而会宁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在这样的特殊自然条件下,所产的亚麻籽含油率高、品质优良,是全国最好的胡麻籽。
凉拌粉,每到夏天来临之际,相信不少的朋友都会离不开一样美食,那就是凉拌凉粉,凉粉的吃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凉拌,二是煎粉。宋·孟凉粉元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汴梁已有“细索凉粉”。制作方法:将绿豆粉泡好搅成糊状,水烧至将开,加入白矾并倒入已备好的绿豆糊,放凉即成。白色透明、呈水晶状。
腌缸肉,甘肃白银、定西以及平凉地区的农村人,每年冬天杀完过年猪后,会将大部分肉切块或者切片,然后加入盐、花椒等调料炼制成腌缸肉,有的地方叫猪肉臊子,最后存放起来慢慢吃。如果制作与保存较好的话,可以吃一年没问题。
注:欢迎交流学习,如有雷同请告知,有不足请指正。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