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签约成员 ;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7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设在武汉。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院系设置:

校下设了16个学院,分别为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能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海洋学院、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

教学设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研究型大学,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2个学科被评价为A+,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该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和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本科专业44个。

师资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1691名教职工,983名专任教师,其中包含283名教授,375名副教授,401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学校有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1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名北京市青年名师。

教学情况:

该校还拥有25个国家级别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级别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学校建有国家级别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另外,4门课程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以及4部教材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重点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部分):

ai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土地资源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等。

省部级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设计学、近海资源环境

学科评估:

地质学A+、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环境科学与工程B+、公共管理B+、马克思主义理论B、海洋科学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土木工程B、水利工程B、测绘科学与工程B、软件工程B、安全科学与工程B、应用经济学B-、地球物理学B-、材料科学与工程B-、石油与天然气工程B-、管理科学与工程B-、工商管理B-、设计学C+、控制科学与工程C+、外国语言文学C、数学C、化学C、地理学C、机械工程C、仪器科学与技术C、物理学C-、统计学C-、信息与通信工程C-。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部分):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头与天然气工程等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应用统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法律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艺术硕士

博士后流动站: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科研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为国家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其拥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平台):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 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深部地质钻探技术 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共建 土地整治(共建)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 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开发 非金属矿物与固废资源材料化利用

杰出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

赵鹏大、殷鸿福、於崇文、翟裕生、李曙光、金振民、莫宣学、王成善、成秋明、王焰新、邓军、谢树成、张本仁、彭建兵、武强、杨文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

北京市教学名师:

顾雪祥、李治平、余晓艳、周伟、赵志丹、吕建国、丁文龙、赵长春、樊运晓、褚宝增、程捷、张长厚、白中科、黄文辉、于炳松、许虹、白志民、薛春纪、樊太亮、李胜荣、姜在兴、王根厚、陈建强、颜丹平、马鸿文、万天丰

博导风采:

赵志丹、刘家军、王根厚、王建平、于炳松、张招崇、刘少峰、顾雪祥、刘俊来、薛翊国、樊运晓、吕建国、李星、张欣、付志强、王瑜、康嘉杰、张以河、刘艳改、廖立兵、黄朝晖,、吴小文、闵鑫、丁浩、梅乐夫、郑新奇、李梅、明冬萍、牛云云、靖常峰、毕二平、陈男、崔亚莉、冯传平、郭华明、何江涛、郝春博、胡远安、许浩、何登发、刘大锰、唐书恒、姚艳斌、赖枫鹏、刘鹏程、安海忠、雷涯邻、高湘昀、刘海燕,、葛建平、何明跃,施光海,余晓艳、郭颖、邹长春、李红谊、孟小红、张贵宾、刘学伟、王彦春、 吴怀春、 方念乔、 林畅松、苏新、 胡克、罗锡明、 丁旋、姜正龙、关翔宇、白中科,、周伟,、曹银贵、付梅臣、王金满、赵华甫、马俊杰(部分)。

校园环境:

三路六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摇篮路、中北路、求真路三条主要道路,春晖广场、夏日广场、秋时广场、冬旭广场四个广场,以及晶园、垚园、淼园、森园、鑫园、磊园六个园林。摇篮路自东向西贯穿,与中北路共同构成校园的主干道。在摇篮路和中北路的交汇处,设有摇篮石,石上刻有“摇篮”二字。中北路将生活区与教学区分隔,西侧为生活区,东侧为教学区。求真路连接教学楼、食堂和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通道。晶园分布有水晶石;垚园邻近摇篮立石;淼园有柳树和珊瑚藤瀑布;森园有松衫、桃树、李树以及毕业林;鑫园绿植较多;磊园的石径较为特色。

建校元勋像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风物中有两组雕像。一组是四尊半身像,守候在综合教学楼的大厅里,欣慰地看着遨游在知识海洋里的师生;另一组是四尊全身像,矗立在地质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着两组雕像是为了纪念高元贵、李四光、何长工、刘型四位元勋而建,他们创建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为建校立下定鼎之功。

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于1952年始建。在2008年,该博物馆搬至该学校新建成的逸夫实验楼的10-12层,随后为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布展,并在2010年重新开放。再次布展的博物馆展厅面积约为2400平米,共有地球科学厅、恐龙厅、地球物质厅和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厅四个展厅。

金石坪

金石坪自西向东,与摇篮石遥望相对,又同图书馆相依。展示了14件矿石大型标本:胶东半岛和小秦岭的金矿石,青藏高原冈底斯驱龙、甲玛和知不拉铜矿石,金川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石,宁芜凹山铁矿石,钼多金属矿石和铅锌矿石,河铜铅锌矿石、扎西康锑铅锌矿石、四川拉拉铜金矿石等。

磊锅开腔了

于灯火阑珊处,于暗香离别时,未曾放弃

相关推荐

华北电力大学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 ...

北京邮电大学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简称北邮,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 ...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