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同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下简称财政收入)完成194.1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排名全省第三,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现在我们来看大同各地财政收入表现。
左云县2023年财政收入为20.73亿,增长-11.4%。左云区的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在20亿级别,不过总量相比去年下降较大,已经接近跌破局面。左云的财政收入下降较为明显,是全市仅有的财政收入负增长县区,影响了全市的财政收入增长。
云冈区2023年财政收入为19.52亿,增长0.3%。云冈的财政收入总量保持增长,但是未能追上左云县。尤其是在左云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云冈区的增长也出现了缓慢增长的情况。两大财政收入县区的增长乏力,影响了全市财政的稳定增长。
平城区(10.70亿)和开发区(8.52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10亿左右。平城区凭借8.2%的增长突破了10亿大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平城的财政收入总量的增加,让其继续成为全市财政收入总量的重要组成。开发区的财政收入增长达到13.0%,表现更为出色,带动其财政收入总量重新回到8亿级别。开发区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区域,财政收入理应保持全市前列。
云州区(4.01亿)和新荣区(3.36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4亿级别。云州财政收入增长16.1%,表现稳居全市前列。总量突破4亿大关,下一步云州要尽快突破5亿大关。新荣区的增长达到11.1%,表现也极为出色。
灵丘县(2.85亿)、浑源县(2.61亿) 、天镇县(2.05亿)三地财政收入均在2亿级别。浑源县财政收入增长22.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天镇县的增长则仅为2.5%,位列全市下游,增速仅高于少数几个县区,表现极为一般。
广灵县(1.97亿)和阳高昌(1.87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1亿级别。两地财政收入增长表现稳定,但是未能突破2亿大关,总量规模依然位居全市下游。
大同各地的财政收入表现整体均较低,只有三个县区的总量突破十亿大关,总量规模表现一般。不过在2023年各县区的恢复较为明显,各地的财政收入总量有一定的提升。下一步大同各地要加快产业的发展,尽量多培育税源,从而推动财政收入的不断壮大。只有产业顺利发展,税源才能有保障,进而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大同各地的财政收入表现,你怎么看?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