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这么养大3个孩子了,你知道个P呀!
01
广东梅州,一女子发视频说,孙子刚出生9天,因为奶水不够吃,她就弄了些米糊喂给宝宝吃。
视频里的宝宝,咬着勺子吃两口,又把米糊吐了出来,女子还是很有耐心地一勺一勺接着喂。
视频下边不少网友都评论说,孩子才9天,肠胃功能不全,吃不了米糊,不能为了省钱害了宝宝。
发布视频的作者,看到网友的评论也非常气愤。
她说,我怎么对待孙子孙女,儿子媳妇都知道,不用你操心,你知道个屁,这是人家广东的风俗,前面3个宝贝都是这样吃大的,这已经是第4个孩子了。
回到三四十年前,大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孩子奶不够吃,能买得起奶粉的家庭没多少,能有米糊吃已经不错了。
从这个奶奶的角度看,她自然是没问题。她用米糊喂大了好几个孩子了,每个孩子都没啥问题,怎么到这第4个孩子就不行呢?
奶奶养大了自己的儿女,又开始养育孙辈,育儿经验自然是丰富的。虽然很多经验,在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
比如,刚出生的孩子要挤奶头;孩子哭是被吓到了,叫叫魂就好了……
9天的孩子能不能吃米糊?按照现在的观点,肯定是不行。
当经验和新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该听谁的呢?
02
我发现啊,养孩子的模式,无外乎就这3种模式:
第一种,老一辈的经验主导。
孩子就是给奶奶/姥姥生的,生完孩子的妈妈,要么忙工作,要么忙享乐,生完孩子就完成了任务,孩子完全靠奶奶/姥姥带。
就像文章开头给9天宝宝喂米糊的奶奶,给刚满月的孩子身上铺热土豆丝的奶奶,对孩子有主导权,靠经验养育。
妈妈的角色,就是偶尔出现,指点指点埋怨埋怨上一辈老旧的带娃方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然,隔代育儿的奶奶/姥姥也有与时俱进,学习先进育儿理念的。
第二种,新一代的妈妈主导。
大多数的年轻妈妈,是非常负责任非常爱学习的,她们学习最新的科学育儿理念,按照现代的育儿方式养育孩子,科学喂养。
也有些非常有主见的年轻妈妈,用她们觉得好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比如,有的妈妈觉得吃素食更健康,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素食喂养;有的妈妈对西药有天然排斥,拒绝孩子吃任何西药,热衷于各种营养素偏方等等。
年轻妈妈不等于科学育儿。
第三种,新老模式夺权。
前两种方式带孩子都有一个主导,或者是奶奶/姥姥,或者是妈妈,都是一个人能当家做主的。
第三种方式就有些复杂了,妈妈和奶奶/姥姥一起带娃,老人有老人的主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主张,孩子就成了新旧观念PK的载体。
孩子夹在妈妈和奶奶中间,很容易学会察言观色,在妈妈面前说奶奶坏话,在奶奶面前说妈妈坏话,变得没有原则。
理论上来说,如果在以上三种模式里选一种最好的,那应该是第二种,毕竟专家都说,妈妈亲自养育对孩子最好。
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家庭都需要有人帮忙来带孩子,这也就有了第一种或第三种模式存在的空间。
03
作为一个妈妈,每每看到网上那些匪夷所思的带孩子的方法,总是很着急,也有不少网友热心地发表评论,期望当事人能多学点科学理念,让孩子少遭罪。
这些热心的建议,其实很难发挥作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
给刚出生9天的宝宝喂米粉的奶奶,在她的思维模式里,米糊就是好东西。
别人说孩子太小不能吃米粉,她只会觉得别人不懂,她已经喂大好几个孩子了,都是吃米糊长得健健康康的。发表评论的网友没准一个孩子都没养过,能懂个屁呢?
在老人当家作主的家庭里,孩子的妈妈往往是没什么主见,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
她把照顾孩子的重担推给老人,她可以不受累,不担责任,孩子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埋怨老人,自己做个好人。
她可能也没能力实现经济自由,不但要靠婆婆带孩子,还要依赖婆家的经济支持,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没啥发言权。当然,她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带孩子。
这种情况下,别人的呼吁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对奶奶没用,对妈妈也没用。
其实吧,回顾孩子成长的过程,能坚持科学育儿固然是好,但给孩子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同样重要。
我见过为孩子每天大战的家庭,孩子明显的怯懦胆小,战战兢兢,不管谁对谁错,孩子都是无辜的。
当然,类似的事件对别人还是有警醒作用的。
生儿育女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在决定由谁来带孩子,如何带孩子的时候,可以预想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安排好时间和人手,打好预防针。
担心隔代育儿可能的分歧,可以让奶奶/姥姥跟妈妈一起参加孕妇课堂,育儿讲座,一起学习先进的育儿理念。
万一真遇上完全不接受新观念的奶奶/姥姥,那就做个综合权衡,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自己带。
见过这么多上热搜的带娃方式,越来越觉得“投胎是个技术活”这句话有道理,旁人能做的太有限了。
期望每个孩子都能平安健康长大!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