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
威海市,别名威海卫,山东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端,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威海市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嵎夷之地,有莱夷聚居。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辖区总面积5799.84平方千米;威海市辖2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市政府驻环翠区新威路1号。截至2022年末,威海市常住人口为291.78万人。 2022年,威海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408.18亿元。车辆牌照代码为鲁K。
威海市地图
威海市历史悠久。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境内之远古历史,已经难考。《史记·夏本纪》云:“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西汉孔安国曰:“东表之地称嵎夷。”清胡渭《禹贡锥指》称:“今登州、莱州二府,皆为禹贡莱夷之地。”据此推断,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嵎夷之地,属青州,有莱夷聚居。
威海市政区图
《明史·地理志》宁海州下注谓:“洪武初以州治牟平县省入,属莱州府,九年改属”。文登县下注谓:“洪武初改属莱州府,九年五月属登州府,后仍属州”。明初,境内设辛汪寨、温泉镇、斥山镇、乳山寨四巡检司。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御倭寇,在境内设威海、成山、靖海三卫和宁津守御千户所。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析辛汪都三里置设威海卫,原为文登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东海”之义。“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明谷景阳《重请威海卫印记》)。威海之名从此始兴。威海即由此而来。
威海市位于山东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坳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上侏罗系莱阳组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皱构造有乳山—威海复背斜,其轴在乳山台依,向北东经昆嵛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倾没,轴向北东。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老母猪河断裂,北东向的牟平—即墨断裂(迹经乳山西部),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元古代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艾山阶段的伟德山岩体和石岛岩体、崂山阶段的槎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
环翠区
- 环翠区,隶属于山东省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环翠区是威海市政府驻地、威海市的中心城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在此设卫屯兵,防倭侵扰,始称威海卫。环翠区位于山东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拗陷的东部边缘接壤。环翠区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群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皱构造栖霞复式背斜延至境内,且由近东西向向北弯转为北东走向,是古老的基底构造。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老母猪河断裂,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和神道口断裂、俚岛和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中生代燕山早期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晚期的石岛岩体、伟德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辖区总面积387.39平方千米;环翠区下辖5个街道、4个镇:环翠楼街道、鲸园街道、竹岛街道、孙家疃街道、嵩山街道、张村镇、羊亭镇、温泉镇、桥头镇;环翠区人民政府驻环翠楼街道。截至2022年末,环翠区常住人口47.86万人。2022年,环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3.08亿元。
文登区
- 文登区,隶属中国山东省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文登地处北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文登区境内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平原沿河谷两岸及滨海地区呈带状展布。山地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昆嵛山脉是胶东屋脊,为西部南北向分水岭,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东部凤台顶、老驴山、邹山、老青山等丘陵为东部南北向分水岭。全境两侧高,中间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簸箕,口向南,伸向黄海。文登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的东部,文、荣凸起的中心部位。由于长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中生界侏罗纪地层。总的特点是:地质简单,岩浆岩分布广泛,构造不太发育。地层以下元古界胶东岩群第二岩组变质岩系为主,第四纪堆积物遍布全境,有冲积、洪积、残坡积和海积等类型。文登区境内河流属于胶东地区沿海边缘水系。主要河流有母猪河、青龙河、昌阳河和流经西南边界的黄垒河。辖区总面积1364平方千米;文登区3个街道、12个镇:龙山街道、天福街道、环山街道、文登营镇、大水泊镇、张家产镇、高村镇、泽库镇、侯家镇、宋村镇、泽头镇、小观镇、葛家镇、米山镇、界石镇;区政府驻天福路街道。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55.53万人。2022年,文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9亿元。
荣成市
- 荣成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的东端,地形复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湿润气候。早在新石器时代,荣成就有人类聚居。西汉,始置不夜县,属东莱郡。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先后两次来荣筑桥立祠、观海祀日,汉武帝也曾前来拜日主。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河东总督王士俊以“文登幅员辽阔,殊难管辖”为由,奏请裁卫设县,次年二月建议认准,雍正以“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遂称新设县为荣成县,治所为原成山卫城。荣成市地层由北西向南东由老至新,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广泛分布于丘陵地带。地处胶东地盾胶北隆起的东端、乳山—威海复背斜的东南翼。乳山—威海复背斜为胶东地区古老构造形式,是一较大规模强烈构造带,对胶东地区东部构造具有骨架定型作用。由于多次受到岩浆岩活动的影响,境内褶皱形态受到严重破坏,褶皱不甚发育,仅为一南东向倾斜的单斜。断裂较为发育,以破碎带为基本形迹。辖区总面积1526平方千米;荣成市辖12个镇、10个街道:宁津街道、港湾街道、桃园街道、王连街道、东山街道、斥山街道、崖头街道、城西街道、寻山街道、崂山街道、俚岛镇、成山镇、埠柳镇、港西镇、夏庄镇、崖西镇、荫子镇、滕家镇、大疃镇、上庄镇、虎山镇、人和镇;市政府驻地荣成市伟德大道9号。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71.4万人。2022年,荣成市生产总值(GDP)1030.6亿元。
乳山市
- 乳山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地处青岛、威海、烟台三市衔接的腹地;南濒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乳山市因大乳山而得名,是中国沿海的长寿之乡,被授予“山东省长寿之乡”称号。乳山市地处胶辽古隆起胶东隆起之牟平、文登隆起带西南部。境内地质构造格架,主要为华夏系背向斜及华夏系、新华夏系一组断裂构造系列。境内岩浆岩除昆嵛山体广泛出露外,燕山中晚期岩浆岩极为发育,几乎遍布各镇,有呈岩基状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也有呈脉状分布的基性和半酸性脉岩。东西横宽60千米,南北纵长48千米,海岸线长199.27千米。乳山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北部和东西两侧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间有低山。地势呈簸箕状由北向南台阶式下降。乳山河和黄垒河两大河流发源北部山区,向南分别流经两侧低山与中部丘陵之间入海,沿岸形成冲积平原。南部沿海除丘陵外,有零星海积平原分布。辖区总面积1665平方千米;乳山市辖1个街道、14个镇:城区街道、夏村镇、乳山口镇、海阳所镇、白沙滩镇、 大孤山镇、 南黄镇、冯家镇、下初镇、午极镇、 育黎镇、崖子镇、诸往镇、乳山寨镇、徐家镇 ;乳山市人民政府驻城区街道胜利街。截至2021年末,乳山市户籍总人口53.1804万人。2022年,乳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1.83亿元。
威海市政区图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