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自治州。海北州历史悠久,多处发现的卡约文化、辛店文化遗址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海北州地处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西缘,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经青海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36处。这里也是王洛宾先生创作著名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时的采风地。辖区总面积34068.44平方千米;海北藏族自治州共辖3个县、1个自治县:祁连县、海晏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海晏县西海镇同宝路4号。截至2022年末,海北藏族自治州市户籍人口29.52万人。2022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GDP)100.77亿元。车辆牌照代码为青C。
海北藏族自治州地图
东南与大通、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青海湖相望;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肃南县为邻。全州东西长413.45公里,南北宽261.41公里。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祁连山系地处中国地势第三台阶,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西缘。海北州地处祁连山中部地带,最高海拔5287米,最低海拔2180米,海拔超过3000米的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5%以上。
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冰川广布,终年积雪,现代流水作用较强烈,地表径流资源丰富,流量大于0.5秒立方米的河流有61条,其中外流水系河流24条,祁连山内陆水系河流有25条,青海湖内陆水系河流12条。全州总集水面积冰川面积29764.56平方公里,约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87%。
古为羌地。汉元始四年(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102年),复置“西海郡”(以上见《西宁府新志》)。晋和十六国时(265-420年),设置西平郡,海北州属西秦、北凉、南凉统治(见《甘肃通志稿》)。
明洪武八年(1378年),设安定、阿瑞二卫。海北州在二卫辖境。明正德四年(150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固始汗自新疆入青海,统一了蒙古族分编为5部29旗。其中,海北地区有11旗,置于青海钦差大臣(驻西宁)管辖之下。同时,筑起了大通(今门源县城)、白塔(今大通县城关镇)、永安(门源县城西北55千米处)3城,在今门源县城设“大通卫”,辖永安营和白塔营,属西宁府管辖。
祁连县
- 祁连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因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而得名,北邻古丝绸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肃河西走廊,故有青海“北大门”之称。“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境内主要的景点为卓尔山、祁连山草原、八一冰川等,有“天境祁连”、“东方瑞士”等美誉。是青海省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区。祁连县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境内平均海拔3169米,县城海拔2787米。祁连山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一个典型加里东地槽,褶皱迥返于陆相泥盆系磨拉石建造之前。祁连境内共有大通河水系的默勒河和祁连山内陆水系的黑河两大流域,共有大小支流247条,总集水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径流总量23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流量在0.1立方米/秒的河流93条,多年平均降水量58.58亿立方米。祁连县水能理论蕴藏量56.7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能10余万千瓦。辖区总面积13886平方千米, 祁连县有3个镇、4个乡:9八宝镇、峨堡镇、默勒镇、阿柔乡、扎麻什乡、野牛河乡、央隆乡;政府驻地八宝镇。根据(青海省)海北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祁连县常住人口为48538人。2022年,祁连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0.13亿元。
海晏县
- 海晏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湟水源头,北接祁连县、门源县,东邻大通县、湟中区,南接湟源县、共和县,西邻刚察县。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在环湖地区设置西海郡,以程永为太守,郡治今海晏三角城。西汉末年废弃。海晏县位于青海湖盆地东北部,祁连山系大通山脉的西南麓。海晏县最高峰为扎勒根山峰4583米,最低为水峡河谷海拔仅2726米,属高山地貌,其中山地面积占45%,滩地占40%,低山丘陵占10%,湟水谷地占5%。海晏县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000米以上,县城海拔3010米。海晏县主要有白云岩、硅石、石炭岩、砂子、粘土、大理石、花岗岩、矿泉水等12种。兽类主要有普氏原羚、马鹿、雪豹、岩羊、棕熊、狼、猞猁等20多种。野生植物主要有云杉、沙柳、柴胡、雪莲、杜鹃、青海当归等307多种。辖区总面积4853平方公里;海晏县辖4个乡、2个镇:三角城镇、西海镇、金滩乡、哈勒景蒙古族乡、青海湖乡、甘子河乡;县政府驻三角城镇。根据(青海省)海北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海晏县常住人口为37729人。2022年,祁连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3.48亿元。
刚察县
- 刚察县,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海湖北岸。东隔哈尔盖河与海晏县为邻,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毗邻,南隔布哈河与海南州共和县相望,北隔大通河与祁连县接壤。刚察县地处青海湖盆地北部,祁连山系中部大通山地段。境内山脉走向北西,北部高山连绵,南部低缓,自北西向南倾斜,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300-3800米以上。最高点4775米,位于桑斯扎山峰,最低点3195米,位于青海湖滨湖地带的沙柳河(伊克乌兰河)、巴哈乌兰河(乌哈阿兰河)、哈尔盖河、布哈河入湖处,海拔相对高差1580米。刚察县境内地表水较丰富,分布较均匀。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总计0.81亿立方米。共有两大水系: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和青海湖环湖内陆水系。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包括:大通河——发源于天峻县东北部疏勒南山莫日山的东麓和措尕而贡卡,横亘于县境北部,是刚察、祁连两县的界河。古为羌地。西汉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西海郡,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罕东百户、东蒙古诸部驻牧地、蒙古统编5部29旗等。民国六年(1917年)属都兰理事,沿至解放前夕为“刚察千户区”。辖区总面积8138平方千米;刚察县辖3个乡2个镇1个场:哈尔盖镇、沙柳河镇、伊克乌兰乡、泉吉乡、吉尔孟乡、黄玉农场;县政府驻沙柳河镇,距州府驻地海晏县西海镇110公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常住人口40720人。2022年,刚察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9.48亿元。
门源回族自治县
- 门源回族自治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门源县,原名“亹源”(亹,mén),因“亹”字书写起来太过复杂,后统一简化为同音字“门”。地处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系东端,地形复杂,高低悬殊、北部冷龙岭群峰耸立,南部达坂山层峦叠嶂,大通河谷地势平坦、具有南北高山相拥,中间平坦开阔,西部中低山丘陵滩地相间,东部两山合拢峡谷纵横的地貌特征,地形整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南低北高,东西长,南北短,东窄西宽的锯齿状境域。县境内山地占72%,盆地占28%,最高的冷龙岭岗什卡峰海拔5254.5米.最低的珠固寺沟口海拔2388米,相对高差2866.5米。东北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天祝、肃南、山丹县接壤,南接青海省大通、互助县,西与本州祁连、海晏县毗邻。县人民政府驻地距省会西宁150千米,距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地250千米。门源降雨丰沛,冰川雪峰密布,河、湖、涧、溪、泉如网,享有众水之源的声誉。2010年水资源总量21.4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7万立方米。境内仅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1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6万千瓦,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门源流域内流程176千米,平均流量49.14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8.6万千瓦,以大通河为主可建22座装机容量33万千瓦的水电站。辖区总面积6902.26平方千米;门源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8个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浩门镇、青石咀镇、泉口镇、东川镇、北山乡、麻莲乡、西滩乡、阴田乡、仙米乡、珠固乡、苏吉滩乡、皇城蒙古族乡、门源监狱、门源种马场;县人民政府驻浩门镇。截至2020年末,户籍总人口162316人。2022年,门源回族自治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7.67亿元。
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区图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