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
晋中市,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辖区总面积16400平方千米;晋中市下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榆次区、太谷区、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介休市;晋中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新华街199号。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常住人口3394472人。2023年,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090.9亿元。车辆牌照代码为晋K。
晋中市地图
晋中市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百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留有百余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许多名人名臣出生于此。明清时期,晋中商人创造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奇迹,以“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富甲天下、诚信天下、家国天下”著称,也孕育了弥足珍贵的太行精神。
晋中市政区图
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的井陉、赞皇、内丘、邢台、涉县5县及武安市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市的文水、汾阳、孝义、交口4县市相连;东北、西北分别与阳泉市的郊区、平定县、盂县和太原市的迎泽区、小店区、阳曲县、清徐县交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的武乡、沁县、沁源、黎城4县和临汾市的霍州市、汾西县接壤。
晋中市境内山、川、丘陵皆备,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东部山地岭高坡广、林木丰茂。晋中市位于太行山脉中段与太原盆地之间。山地、丘陵、平原皆备。晋中市河流以太行山、太岳山中脊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东部河流多属海河流域南运河、子牙河水系,主要有松溪河、清漳河、浊漳河;西部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有潇河、乌马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静升河等。晋中市位于山西腹地,气候条件适中,土壤种类繁多,适合温带植物生长,全市约有野生植物种类1000多种。晋中市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各种燃料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共65种,矿床97个,矿点、矿化点400余个,开采点443个。已探明储量并列入《山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13种。
榆次区
- 榆次区,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古称“魏榆”,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太原盆地,东与寿阳县、和顺县交界,西同清徐县毗邻,南与太谷区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榆次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称“榆次”。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54年设榆次市。1999年9月24日,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榆次区西部与太原市小店区交界处建有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辖区总面积1318平方千米;榆次区下辖9个街道、5个镇和4个乡:北关街道、锦纶街道、新华街道、西南街道、路西街道、经纬街道、安宁街道、新建街道、晋华街道、乌金山镇、东阳镇、长凝镇、北田镇、修文镇、郭家堡乡、张庆乡、庄子乡、东赵乡;政府驻地迎宾西街。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榆次区常住人口为904518人。2023年,榆次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345.9亿元。
太谷区
- 太谷区(Taigu District),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晋中盆地东北部,东西50千米,南北39千米。太谷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温高于秋温,夏季暖热多雨,冬季长而偏冷。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阳邑县(县治在今阳邑村),属太原郡(治晋阳)辖。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阳邑县改名太谷县,属并州。2019年12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太谷区处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前弧东翼和新华夏构造体系联合作用之处,现存形迹属于直线扭动和曲线扭动形成的旋扭构造体系。区境东南部山峦重叠,西北部地势平坦。山地、丘陵地区广泛出露为三迭纪岩层,局部地区出露二迭、侏罗纪岩层;平川区出露新第三纪与第四纪更新世沉积物。辖区总面积1050平方千米;太谷区辖3个镇,5个乡、3个社区:水秀镇、胡村镇、范村镇、北洸乡、阳邑乡、小白乡、任村乡、侯城乡、北城区、白塔区、南城区;区政府驻水秀镇(原明星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太谷区常住人口为322099人。2023年,太谷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23亿元。
祁县
- 祁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祁县,古称“昭馀”,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中国玻璃器皿之都,是晋商故里,晋商文化和万里茶道的发源地, 祁县祁太秧歌 、戴氏心意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梁村古文化遗址考证证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们就在祁县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祁县地势由东南渐向西北倾斜。从山地、丘陵逐渐过渡到平原。三类地区各占总面积的46.6%、12.4%、41%。辖区总面积854平方千米;祁县下辖6个镇、1个乡:昭余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峪口乡;政府驻地昭余镇东风路。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祁县常住人口为254535人。2023年,祁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17.2亿元。
平遥县
- 平遥县,又称平陶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四周与介休市、祁县、吕梁市文水县、汾阳市、长治市沁源县等县市接壤,南北平均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平遥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有300多处古迹。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汇通天下”的日昇昌票号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万佛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平遥主要景点还包括平遥县衙、文庙、清虚观、瓮城、城门顶、角楼、点将台等。平遥县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安徽歙县古城并称为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平遥县境东南部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为广袤的平川。占地比例分别为44.2%、14.4%、41.4%。最高点孟山,海拔1962米;最低处境内汾河下游两岸,海拔735米。辖区总面积为1253.53平方千米;平遥县下辖3个街道、5个镇、8个乡:古城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古陶镇、段村镇、东泉镇、洪善镇、宁固镇、南政乡、中都乡、岳壁乡、卜宜乡、朱坑乡、襄垣乡、杜家庄乡、香乐乡;政府驻地古陶镇曙光路13号。截至2022年末,平遥县常住总人口44.6731万人。2022年,平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1.7亿元。
灵石县
- 灵石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最南端,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市,东靠沁源县,西连交口县、孝义市。春秋,始置邬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文帝杨坚北巡挖河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割平周县西南地置为灵石县。1961年,恢复灵石县建置。灵石县地处黄土高原,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风雨洪流冲刷,形成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山地。全县地域由东西两山间中部汾河谷地自然形成三级阶梯。灵石全境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汾河流经县境47.5千米,是较大的水源。另有静升河、仁义河、段纯河、交口河等汾河四大支流,为季节性河流。灵石县已探明储量的矿物有煤、铁、石膏、硫铁矿等32种,其中以煤炭资源为最,县域含煤面积860平方千米,占到总面积的71.3%,煤炭保有储量23.4亿吨,是中国首批6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辖区总面积1206平方千米;灵石县下辖6个镇、4个乡:翠峰镇、静升镇、两渡镇、夏门镇、南关镇、段纯镇、王禹乡、坛镇乡、梁家焉乡、交口乡;县政府驻翠峰镇新建街北8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灵石县常住人口为246491人。2023年,灵石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364.0亿元。
晋中市政区图
(6)寿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整个地形西北部、北部较高,向东南逐渐倾斜,呈阶梯状分布。寿阳春秋为祁氏封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祁氏之地被分为七地,寿阳之地置为马首邑。寿阳地处太原、阳泉、榆次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较近;石太铁路、307国道和省道榆盂公路贯穿全县,太旧高速公路横贯县境47千米,把寿阳纳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寿阳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辖区总面积2110平方千米;寿阳县下辖7镇、5乡:朝阳镇、南燕竹镇、宗艾镇、平头镇、松塔镇、西洛镇、尹灵芝镇、平舒乡、解愁乡、温家庄乡、景尚乡、羊头崖乡;政府驻地朝阳街51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寿阳县常住人口为200352人。2023年,寿阳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32.4亿元。
昔阳县
(7)昔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晋中市东部、太行山西麓,东与河北省赞皇县、内丘县、井陉县、邢台市接壤,西与寿阳县为邻,南与和顺县毗连,北与平定县相衔。商朝时期,属微。东汉建安末年(219年)为乐平郡,隋大业初年改为乐平县。 民国元年(1912年),恢复乐平县,归中路道。1968年,晋中专区改设晋中地区,昔阳县仍属之。昔阳属太行山系,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4%,是典型的中低山土石山区地貌。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900—1300米之间,最高点为东南部的白羊山,海拔1833米,最低点为松溪河出境处,海拔只有560米。
辖区总面积1954平方千米;昔阳县下辖5个镇、5个乡:乐平镇、皋落镇、东冶头镇、沾尚镇、大寨镇、李家庄乡、界都乡、三都乡、赵壁乡、孔氏乡;政府驻地乐平镇育新巷10号。截至2022年末,昔阳县常住人口186614人。2023年,昔阳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63.0亿元。
和顺县
(8)和顺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东陲,太行山中段。和顺,语出《易·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北齐,置梁余县。隋,改为和顺县。和顺县横跨太行山大背斜西翼和沁水台陷北段,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第三隆起带。地层总体由南东至北西呈单斜状,主要构造线平行于太行背斜轴,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和顺县属黄土高原东侧中低山区,境内山多川少,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属山间沟谷型中低山地貌。地形中间高周围低,地表水总体由南北两个方向流出境外。地貌分山地、丘陵、河谷阶地、山间盆地类型区。
辖区总面积2250平方千米;和顺县下辖5个镇,3个乡:义兴镇、李阳镇、松烟镇、青城镇、横岭镇、喂马乡、平松乡、马坊乡;县政府驻义兴镇。2022年,和顺县常住人口11.97万人。2022年,和顺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13.77亿元。
左权县
(9)左权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左权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东汉延康元年(220年)始置轑河县,治轑阳故城,属乐平郡。942年9月为纪念在此殉国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易名为左权县。左权县地处太行山脊中段和晋东南盆地的东缘中段之间,沟谷切割剧烈,大部岩石裸露,地质构造较为清晰。全境以古生界石灰岩的土石山、深石山为主体,东部夹杂有石英、长石、砂砾岩,并有少量大理石及花岗岩和火山变质岩;中部由北至南的石炭系中有煤、铁矿床;中南部地表多有断壁峻岩、洞穴深壑及风化冲积土质;西、北部间有砂石、板层页岩。
辖区总面积2028平方千米;左权县下辖5个镇、3个乡:辽阳镇、桐峪镇、麻田镇、芹泉镇、拐儿镇、寒王乡、石匣乡、羊角乡;县政府驻辽阳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左权县常住人口为144519人。2022年,左权县地区生产总值(GDP)889872万元。
榆社县
(10)榆社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晋中市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东邻左权县、和顺县,北接太谷区、榆次区,西靠祁县,南界武乡县。榆社属丘陵山区,四周高、中间低,最高2011米,最低海拔961米,平均海拔1100米,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多黄土丘陵,浊漳河两岸有狭长的河谷平原。浊漳河由北而南纵贯县境,两侧有云簇河、武源河、泉水河、东河、南屯河等支流遍布全境。榆社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8℃,年降水量560毫米,无霜期165天。榆社县有库容1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云竹水库和库容15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双峰水库,地表水年均剩余量5739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剩余量200万立方米。
辖区总面积1699平方千米;榆社县下辖4个镇、3个乡:箕城镇、云簇镇、郝北镇、社城镇、河峪乡、北寨乡、西马乡;县政府驻箕城镇东大街19号。2022年,榆社县常住人口11.12万人。2022年,榆社县地区生产总值(GDP)43.85亿元。
介休市
(11)介休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晋中市代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北侧。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介休因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新石器时代,介休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代,始置界休县,属太原郡。北周,置介休郡。1992年2月,撤县设市,属晋中行署。介休市地形地貌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山地分布于东南基岩山区,分为石灰岩高山区和砂页岩中高山区两个类型。主要山脉包括绵山、天峻山、馒头山、狐岐山,最高点为绵山艾蒿坡最高峰达2487米。丘陵分布于山区与平原之间,处于新构造运动升降的缓冲地带,呈洪积扇裙状地形。平原主要由洪积倾斜平原区和冲积平原区组成。
辖区总面积744平方千米;介休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2个乡:北关街道、西关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坛街道、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龙凤镇、绵山镇、义棠镇、城关乡、宋古乡;市人民政府政府驻北关街道西大街139号。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431973人。2023年,介休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372.8亿元。
晋中市政区图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