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滨州各地财政收入表现,邹平不够理想,北海表现出色

滨州,位于山东北部。2023年1-2月,滨州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2亿元,增长-8.8%,增长仍未能恢复正增长。其中税收收入35.41亿元,增长-14.8%,税收比重70.4%。主要税种完成20.09亿元,增长-23.4%。其中增值税实现13.34亿元,增长-9.6%、企业所得税实现5.22亿元、增长-48.5%,个人所得税实现1.52亿元,增长13.1%。主要税种表现不理想,成为滨州财政收入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邹平1-2月财政收入为11.85亿,增长-20.4%。邹平的财政收入成为全市唯一超过十亿的县区,作为全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邹平表现不佳直接影响了全市的财政表现。作为全市重点产业聚集地的邹平,应该加快产业发展,为财政收入恢复提供强有力支持。

滨城区1-2月财政收入为8.01亿,增长-9.2%。滨城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之一,财政收入表现在1-2月不够理想。

博兴县(5.43亿)、无棣县(4.43亿)、惠民县(4.13亿)三地的财政收入均在5亿左右。博兴和无棣县的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0.7%和4.3%,表现稳定;惠民县则下降9.2%。作为全市财政收入的骨干力量,三地的表现直接影响全市表现。

北海经开区(3.81亿)、沾化区(3.59亿)、经开区(3.16亿)三地在1-2月的财政收入均在3亿左右。北海财政增速为12.7%,在全市各县区表现出色。沾化区和经开区分别下降12.7和19.7%,未能保持稳定态势。

阳信县(2.93亿)、市直(1.96亿)、高新区(1.01亿)三地财政收入总量在全市下游。阳信和市直的增速分别达到4.6%和25.5%,市直财政收入增速高居全市第一。高新区则下降30.6%,为全市垫底。

滨州各地在1-2月的财政表现较为一般,重点县区的下降影响全市财政稳定,加快财政收入增速的恢复是滨州这一季度的重要工作。对于各地的表现,你怎么看?

磊锅开腔了

于灯火阑珊处,于暗香离别时,未曾放弃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