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安徽各地财政收入已经出炉,我们一起来看各地的表现。

合肥上半年财政收入为508.0亿,同比下降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53.9亿元,下降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9.7%。税收不恢复,合肥的财政就很难恢复增长。对于合肥各地的财政收入表现,你怎么看?
芜湖上半年财政收入为213.6亿,同比增长3%。芜湖的财政收入呈现了一定的稳定,作为全省第二的财政地市,芜湖在合肥负增长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增长至关重要。
滁州(171.7亿)和马鞍山(112.8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百亿级别。滁州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1.4%,表现平稳。其中市本级完成32.9亿元,下降7.3%;县(市、区)级完成138.8亿元,增长3.7%。
马鞍山财政同比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68.5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0.7%。马鞍山的表现较为平缓,不过财政质量还有上升的空间。
安庆(107.0亿)、阜阳(104.4亿)、蚌埠(100.1亿)三地财政收入均在百亿级别。蚌埠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增量:1.4亿元,(备注:前五月增量:0.9亿元)。
六安(99.2亿)、宣城(98.8亿)、亳州(95.8亿)三地财政收入均在90亿级别。宣城财政收入同比下降7.3%,增量-7.9亿;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9.7亿元,同比下降8.2%,税收占比60.4%。宣城的税收收入下降,影响了财政收入的稳定。
宿州(87.1亿)和淮南(76.4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80亿左右。淮南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5.2%。税收收入完成51.5亿元,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税收占比67.4%,较上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24.9亿元,增长26.4%。淮南的非税收入表现出色,有力支撑了财政的增长。
铜陵(65.4亿)和淮北(61.5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60亿左右。铜陵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1.4%,增量为0.9亿元,铜陵的财政收入呈现了增长态势。
池州(58.7亿)和黄山(43.4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50亿上下,位居全省下游。黄山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下降8.6%。其中税务部门完成21.2亿元,同比下降12.5%:财政部门完成22.2亿元,同比下降4.6%。黄山的财政基础不稳固,造成了财政收入的下降,和池州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池州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增速居全省第3位,表现依然出色。
对于安徽各地的财政收入表现,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