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旗与国徽
巴林的国旗是横长方形,长宽比约为5:3。旗面由红、白两种颜色组成,旗杆一侧是白色,占旗面约1/5的比例,右侧是红色,红、白交接处有锯齿状。最初,各地区在旗帜上增加的三角锯齿数量不一。2002年,巴林将国家名称从"巴林国"改为"巴林王国",国王政府将锯齿的数量从八个改为五个,象征伊斯兰教中所教导的五个功德。代表巴林王国皇权的皇旗在国旗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白条,一个置于顶端,另一个置于底端。巴林的国旗与卡塔尔的国旗相似。
巴林的国徽中心是一枚绘有国旗图案的盾牌,周围有华丽的红、白两色装饰叶片。巴林王国的政治顾问查尔斯·贝尔格瑞夫设计了国徽的国旗图案。国徽顶端曾绘有象征王室权威的王冠,但现已取消。
二、概况
巴林王国的面积为767平方千米,人口为131万人。巴林人占总人口的49%,其他人口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菲律宾和阿曼。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8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他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首都是麦纳麦。全国划分为5个省。国庆日为12月16日。货币为巴林第纳尔。
三、历史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来到这里。公元7世纪,巴林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6至18世纪期间,先后被葡萄牙和波斯统治。1783年宣布独立。1820年英国入侵,1880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8月15日独立。2002年2月14日改国名为巴林王国。1989年4月18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四、自然
巴林由巴林岛及其附近33个小岛组成。各岛地势低平,多为石灰岩岛,沙漠遍布。全境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仅为77毫米。巴林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沿海盛产珍珠。
五、经济
主要经济部门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炼油和铝制品工业、船舶维修等。重要的农产品有水果、蔬菜、家禽和海产品。巴林是海湾地区的银行和金融中心。
六、风景名胜
巴林哈米斯市场清真寺(Al Fateh Grand Mosque)是巴林的重要清真寺,也是该国最大的清真寺。它位于巴林首都麦纳麦的哈米斯市场内,占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该清真寺建于1986年,以珍珠为主题的建筑风格,灵感源自古代巴林文化。清真寺可容纳约7,000人,内设主礼拜大厅、教育中心、图书馆、伊斯兰艺术品展览馆等设施。除了作为宗教场所外,该清真寺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参观清真寺的建筑、艺术品和圣典,同时还可以参加清真寺组织的文化活动和讲座。清真寺对参观者免费开放,但需要遵守一些访问规定,如着装要得体,遵守清真寺的规则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