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旗与国徽

印度尼西亚国旗(印尼语:Sang Merah Putih),别称为“荣耀红白”,由红白两色横条组成。这面旗帜的设计灵感来自13世纪满者伯夷的旗帜。于1945年8月17日首次升起,至今未有更改。旗帜设计简单,由两条等宽的横条组成,上方是红色,下方是白色。红色代表勇敢和正义,也象征着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繁荣;白色代表自由、公正、纯洁,还表达了印尼人民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徽的核心图案是一只展翅的雄鹰,雄鹰胸前有一个盾牌,盾牌上绘有农耕牛、稻谷和森林等四组图案,盾牌中央还有一个黑色小盾牌,小盾牌上有一颗五角金星,雄鹰脚下的白色横幅上用印度尼西亚文写着“众邦统一”的字样。整个图案象征着共和国的自由、独立、富饶、团结和统一。
二、概述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面积1904443平方千米,人口25518万。该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的45%,其他民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其余占26%。官方语言是印尼语,民族语言有200多种。宗教方面,87%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6.1%信仰基督教,3.6%信仰天主教,其余信仰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首都是雅加达。全国划分为大雅加达都市区、2个特别自治区和31个省。国庆日为8月17日(独立日)。货币单位为印度尼西亚盾。
三、历史
公元3至7世纪兴起多个分散的封建王国。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建立麻喏巴歇封建帝国。15世纪起先后遭受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入侵。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开始了

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统治。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0年4月13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四、自然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7504个大小岛屿组成。地形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夹杂着平原、盆地和低地。伊里安岛上的查亚峰海拔5029米,是全国最高峰。该国火山活跃,地震频繁,是太平洋西岸的火山和地震带的一部分,因此被誉为“火山之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锡、铝土岩和镍等,尤以石油和锡的储量巨大。森林覆盖率达60%。渔业资源丰富。
五、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经济主要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该国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包括棕榈油、橡胶和胡椒,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咖啡产量则居世界第四。此外,还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锡矿开采、石油化工、电子、橡胶、木材加工和纺织等工业。旅游业是第二大创汇产业。
六、风景名胜

婆罗浮屠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佛塔之一。位于爪哇岛中部,建于778至850年间。后来被火山灰和杂草所覆盖,直到19世纪才重新发现。它的形状类似于大型平台,约由225万块岩石砌筑而成,共有9层:底层是方形的基座,上面是一个由4层廊、3层圆台组成的方形平台,最顶部是一个巨大的圆顶。199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