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旗与国徽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国旗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标志。从这个图案可以看出,塔利班想要建立一个伊斯兰封建教权国家,其中有工人、农民、军人、传教士等紧紧围绕着古兰经(真主)。
国徽中加入了太阳、古兰经、麦穗、齿轮、弯刀等元素,每个元素代表着不同的理念。古兰经位居中央,象征着新政府对伊斯兰封建教权的认可程度。
二、概况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面积为647500平方千米,人口为3360万。晋什图族占人口的40%,塔吉克族占25%,其他少数民族包括乌兹别克族、哈扎拉族、土库曼族等,总共有20多个。官方语言是普什图语和达里语(波斯语)。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首都是喀布尔。国家划分为34个省。国庆日在8月19日(独立日)。货币是阿富汗尼。
三、历史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于1747年建立统一国家。从19世纪开始,英国和俄罗斯争夺该国。1919年8月19日宣布独立。1973年成立阿富汗共和国。1978年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9年至1989年遭到苏联入侵。1987年12月改名为阿富汗共和国。1992年改称阿富汗伊斯兰国。1996年,塔利班建立政权,1997年10月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2001年10月7日,美国与英国等盟国对阿富汗发动了空袭,并支持了北方联盟等反塔利班武装。在两个月内,塔利班政权被推翻。2004年1月26日,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2020年,美国与塔利班签署协议,承诺在14个月内从阿富汗撤出所有军队。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进入喀布尔,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阿富汗于1955年1月20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至今保持交往。
四、自然
阿富汗境内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三。兴都库什山脉从东北斜贯西南,是阿富汗的主脊,将全国划分为平均海拔3000米的中部山地、北部平原和平均海拔1000米的西南沙漠地区。该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矿藏中有铜、铁、天然气、煤、盐、铬、绿宝石等资源。
五、经济
方面,阿富汗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但经济发展不发达。工业主要以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包括纺织、化肥、水泥、皮革、地毯、糖和农产品加工等部门。农牧业是经济的支柱,该国盛产小麦、棉花、甜菜、甘蔗、干果和各种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重要的畜牧业产品包括肥尾羊、牛和山羊等。
六、风景名胜
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第三高的大佛(四川省乐山大佛是世界第一高,佛像高71米;山西省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高,佛像高63米),已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在历史上,巴米扬大佛经历了三次劫难。许多科学、文化、艺术和宗教界的知名人士曾呼吁保护这一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然而,2001年3月12日,巴米扬大佛仍然遭到了塔利班政权的残酷轰炸,爆炸声持续了三四天。

赫拉特礼拜五清真寺,当地人俗称为贾米清真寺(Jumah Mosque),位于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的首府赫拉特。这座建于14世纪的礼拜五清真寺是阿富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占地4.6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人同时祷告。赫拉特礼拜五清真寺由帖木儿下令建造,大约始建于1404年,于1446年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