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北京经济以金融、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软件与信息等产业为主。2022年北京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4.4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6%,表现相对较为稳定。现在我们盘点一下北京各地的财政表现。
朝阳区2022年的财政收入为503.04亿,增长-7.4%。金融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是朝阳区的主导产业。金融产业是朝阳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其税收贡献巨大。随着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朝阳区作为首都国际金融主聚集区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
海淀区2022年的财政收入为490.5亿,同口径增长8.4%。作为全国第二个GDP万亿区,海淀区有着极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信息、科研、金融三大产业推动了海淀区的发展。
西城区2022年的财政收入达到415.94亿。西城区因为自身区域优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为金融业。金融业是西城区经济和财政最重要的推手。
东城区(190.9亿)、顺义区(169.03亿)、丰台区(137.6亿)、昌平区(135.2亿)、大兴区(104亿)五地的财政收入均在百亿级别。不过各地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东城区接近二百亿几倍,大兴区则刚过百亿。2022年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各地的表现不一。昌平区2022年的财政增速达到10.1%,位居全市第二。医药健康、先进能源、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的出色发挥成为昌平区财政增长的基础。
房山区(92.6亿)、通州区(89.4亿)、石景山区(74.05亿)、平谷区(55.05亿)四地的财政收入表现相对较好,只有通州区处于下降的态势,其余三地都实现正增长。尤其是房山和平谷,分别增长8.3%和11.85%,平谷的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怀柔区(40.0亿)、密云区(39.7亿)、门头沟区(31.95亿)、延庆区(24.29亿)四地的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位居全市下游。财政收入反映出其经济发展水平,这跟几个区的定位也很有关系。
对于北京各地的表现,你怎么看?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