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街道乡镇介绍(含已废的共35个)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街道乡镇介绍(含已废的共35个)

一、铜山区概况

徐州市辖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微山湖。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灵璧县、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北部与丰县、沛县毗邻。面积1911.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6.28万(2022年)。全区辖10个街道、18个镇:三河尖街道、张双楼街道、垞城街道、张集街道、利国街道、电厂街道、铜山街道、沿湖街道、新区街道、三堡街道、何桥镇、黄集镇、马坡镇、郑集镇、柳新镇、刘集镇、大彭镇、汉王镇、棠张镇、张集镇、房村镇、伊庄镇、单集镇、徐庄镇、大许镇、茅村镇、柳泉镇、利国镇。另有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其中,徐庄镇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新区街道、三堡街道由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驻铜山街道府前路1号。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街道乡镇介绍(含已废的共35个)-1

古有"五省通衢"之誉,今有"五通汇流"之便。4条高速公路霍连(霍尔果斯﹣连云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沪(北京﹣上海)、徐宿宁(徐州﹣宿迁﹣南京)和4条国道104(北京﹣福州)、206(烟台﹣汕头)、310(连云港﹣天水)、311(徐州一西峡)纵横交织,7条市县一级公路和镇村公路网畅通无阻。区内有楚河、悬水湖、吕梁山风景区、拔剑泉、彭祖故里、楚王山汉墓群、千佛洞、徐州娇山湖等旅游景点。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街道乡镇介绍(含已废的共35个)-1

二、铜山区历史沿革

夏为大彭氏国。明称徐州,属南京道。清雍正十一年(1733)升徐州为府析置铜山县,以县东北境有铜山(今已沦入湖中),故名。1948年属山东省,1953年复属江苏省。

2000年4月1日,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调整铜山县乡镇行政区划:

(1)撤销沿湖乡,保留沿湖农场建制,将其政府职能划归柳新镇,实行镇管村体制(不含沿湖农场),镇政府驻柳新村。区划调整后柳新镇行政区域117平方千米,人口8.2万,辖38个村委会。

(2)撤销吴邵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张集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政府驻后楼村。区划调整后张集镇行政区域159.1平方千米,人口6.86万,辖29个村委会。

(3)撤销毛庄乡、徐庄乡,将这两个乡的原辖区域合并设立徐庄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政府驻邀庄村。区划调整后徐庄镇行政区域132.6平方千米,人口6.51万,辖38个村委会。

(4)撤销太山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大许镇,镇政府驻大许村。区划调整后大许镇行政区域129.1平方千米,人口7.22万,辖37个村委会。

(5)撤销吴桥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单集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政府驻单集村。区划调整后单集镇行政区域135.2平方千米,人口6.4万,辖33个村委会。

(6)撤销吕梁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伊庄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政府驻伊庄村。区划调整后伊庄镇行政区域106.9平方千米,人口4.09万,辖24个村委会。

(7)撤销郭集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房村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政府驻房村。区划调整后房村镇行政区域138.15平方千米,人口6.7万,辖36个村委会。

(8)保留铜山镇、黄集镇、郑集镇、茅村镇、刘集镇、大彭镇、利国镇、大黄山镇、三堡镇、大庙镇、棠张镇、何桥乡、马坡乡、汉王乡、柳泉乡,其行政区域和乡镇政府驻地不变。

(9)县属国营场圃并入邻近乡镇。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18个镇、4个乡:柳新镇、张集镇、徐庄镇、大许镇、单集镇、伊庄镇、房村镇、铜山镇、黄集镇、郑集镇、茅村镇、刘集镇、大彭镇、利国镇、大黄山镇、三堡镇、大庙镇、棠张镇、何桥乡、马坡乡、汉王乡、柳泉乡。

2000年,撤销何桥乡、马坡乡、汉王乡、柳泉乡,设立何桥镇、马坡镇、汉王镇、柳泉镇。调整后,全县辖22个镇:柳新镇、张集镇、徐庄镇、大许镇、单集镇、伊庄镇、房村镇、铜山镇、黄集镇、郑集镇、茅村镇、刘集镇、大彭镇、利国镇、大黄山镇、三堡镇、大庙镇、棠张镇、何桥镇、马坡镇、汉王镇、柳泉镇。至此,境内无乡级建制。

200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41号)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和大庙镇划归徐州市鼓楼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铜山县行政区域面积1856.6平方千米,人口118.2万,辖20个镇:柳新镇、张集镇、徐庄镇、大许镇、单集镇、伊庄镇、房村镇、铜山镇、黄集镇、郑集镇、茅村镇、刘集镇、大彭镇、利国镇、三堡镇、棠张镇、何桥镇、马坡镇、汉王镇、柳泉镇。

2010年,撤销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区政府驻铜山镇。

2010年区划调整时,将原九里区的义安、利国、张集、垞城、电厂、张双楼、三河尖、拾屯8个街道以及庞庄街道的拾西村和昕昕居委会划入铜山区。调整后,全区辖8个街道、20个镇:义安街道、利国街道、张集街道、垞城街道、电厂街道、张双楼街道、三河尖街道、拾屯街道、柳新镇、张集镇、徐庄镇、大许镇、单集镇、伊庄镇、房村镇、铜山镇、黄集镇、郑集镇、茅村镇、刘集镇、大彭镇、利国镇、三堡镇、棠张镇、何桥镇、马坡镇、汉王镇、柳泉镇。

2013年8月6日,省政府关于调整徐州市铜山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13〕75号):

一、撤销铜山镇,将原铜山镇焦山、同昌、学苑、文沃、樵村、无名山6个居委会区域和桥上村委会区域与汉王镇望城、葛楼、汉沟3个村委会区域合并设立铜山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北京北路21号。

二、撤销三堡镇,以原三堡镇的三堡、四堡、新何、黄桥4个居委会区域和潘楼、胜阳2个村委会区域设立三堡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府前街1号。

三、将原铜山镇二堡居委会和新庄、驿城、滕寨3个村委会区域与原三堡镇台上、麦楼、龙亭3个居委会区域和榆庄、梁庄、徐村3个村委会区域,以及棠张镇晁湖村委会区域合并,设立新区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北京北路21号。

区划调整后,铜山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52.6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管理6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三堡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35.4平方公里,人口2.25万人,管理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新区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64.5平方公里,人口3.91万人,管理4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汉王镇行政区域面积64.2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辖9个村委会;棠张镇行政区域面积80.3平方公里,人口5.54万人,辖17个村委会。

调整后,全区辖11个街道、18个镇:义安街道、利国街道、张集街道、垞城街道、电厂街道、张双楼街道、三河尖街道、拾屯街道、铜山街道、三堡街道、新区街道、柳新镇、张集镇、徐庄镇、大许镇、单集镇、伊庄镇、房村镇、黄集镇、郑集镇、茅村镇、刘集镇、大彭镇、利国镇、棠张镇、何桥镇、马坡镇、汉王镇、柳泉镇。

2018年4月,经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以沿湖农场管委会原管辖区域设立沿湖街道办事处,将柳新镇牛场村整建制交由新设立的沿湖街道办事处代管。办事处辖沿湖农场、种牛场,代管牛场村。新设立的沿湖街道办事处,南接柳新镇、西连郑集镇、北接马坡镇、东至微山湖西侧,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办事处驻地设在沿湖农场管委会。

2018年9月30日,省政府关于调整徐州市铜山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18〕99号、徐政复〔2018〕12号)

一、同意撤销铜山区义安街道。将原义安街道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彭镇管辖,大彭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二、同意将铜山区柳新镇的牛场村委会划归沿湖街道管理,沿湖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行政区划调整后,沿湖街道行政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管理1个村委会;柳新镇行政区域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7.54万人,辖19个村委会;大彭镇行政区域面积76.6平方公里,人口6.87万人,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调整后,全区辖11个街道、18个镇:利国街道、张集街道、垞城街道、电厂街道、张双楼街道、三河尖街道、拾屯街道、铜山街道、三堡街道、新区街道、沿湖街道、柳新镇、张集镇、徐庄镇、大许镇、单集镇、伊庄镇、房村镇、黄集镇、郑集镇、茅村镇、刘集镇、大彭镇、利国镇、棠张镇、何桥镇、马坡镇、汉王镇、柳泉镇。

2021年3月11日,省政府关于同意变更徐州市鼓楼区铜山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21〕17号):同意将铜山区拾屯街道划归鼓楼区管辖。

行政区划变更后,鼓楼区行政区域面积80.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1万人,辖10个街道;铜山区行政区域面积1911.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38.08万人,辖10个街道、18个镇。

2023年,铜山区辖10个街道、18个镇:三河尖街道、张双楼街道、垞城街道、张集街道、利国街道、电厂街道、铜山街道、沿湖街道、新区街道、三堡街道、何桥镇、黄集镇、马坡镇、郑集镇、柳新镇、刘集镇、大彭镇、汉王镇、棠张镇、张集镇、房村镇、伊庄镇、单集镇、徐庄镇、大许镇、茅村镇、柳泉镇、利国镇。另有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其中,徐庄镇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新区街道、三堡街道由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街道乡镇介绍(含已废的共35个)-1

三、铜山区街道简介(共35个)

1、三河尖街道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部。【三河尖街道】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0.9万。驻汉城东路西。因境内三河尖煤矿而得名。1993年设立。2010年从九里山区划归铜山区。辖九里山、三河尖2个社区。主要矿产为煤炭,境内有三河尖煤矿。境内有徐沛公路、天齐南路等道路过境。九里山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北三环南侧,又名九凝山,海拔134米,面积百余公顷,因东西长九里而得名。

2、张双楼街道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张双楼街道】面积0.6平方千米,人口0.6万。驻张双楼煤矿工人村。1994年设立。2010年从九里区划归铜山区。辖双楼1个社区。矿产有煤炭等。安王公路与沛鱼公路、徐沛公路、徐沛铁路相通。

3、垞城街道(chá)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部。【垞城街道】面积0.7平方千米,人口0.3万。驻垞城社区南村小区。以垞城煤矿得名。1979年建立。2010年从九里区划归铜山区。辖垞城、新城2个社区。主要为徐州矿务局垞城煤矿范围。境内有垞城煤矿。有专用公路和铁路与徐沛公路、陇海铁路相连。

4、张集街道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张集街道】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0.5万。驻张集社区张集煤矿老工人村院内。因境内张集煤矿而得名。1979年设立。2010年从九里区划归铜山区。辖张集、祥乐、沛南3个社区。有煤矿专用铁路。

5、利国街道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部。【利国街道】面积7.75平方千米,人口0.5万。驻利国社区东坡大道。因境内利国铁矿而得名。1965年设立。2010年从九里区划归铜山区。辖利群1个社区。北靠京杭运河,西濒微山湖,东有京沪铁路和104国道公路。利国铁矿开采历史悠久,所产矿石含铁高,磷硫低,伴有金银铜钴等元素。

6、电厂街道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部。【电厂街道】面积5平方千米,人口0.2万。驻茅村电厂。1979年设立茅村电厂街道,1982年改为电厂街道。2010年从九里区划归铜山区。辖电厂、巨龙2个社区。为徐州电厂及淮海水泥厂范围。临近京杭运河及微山湖,东靠京沪铁路,有两条铁路专用线达前亭车站与京沪铁路接轨,徐济公路支线通过电厂达淮海水泥厂。

7、铜山街道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南部。区政府驻地。【铜山街道】面积50.3平方千米,人口9.5万。驻北京北路21号。以原铜山县得名。1996年从三堡镇、汉王乡析置铜山镇。2002年始为铜山县治。2013年改设街道。辖同昌、无名山、学苑、文沃、樵村、焦山、玉泉河、龙腰山8个社区,桥上、汉沟、葛楼、望城4个村。产稻、小麦、玉米、蔬菜等。工业有建材、化肥、机械、陶瓷等。京沪铁路、206国道、连霍公路经此。

8、沿湖街道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部,微山湖西南岸。【沿湖街道】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0.8万。驻华夏路副19号。以沿湖农场得名。1960年建湖西农场和徐州良种牛场,1966年湖西农场改为沿湖农场,1985年合两场建沿湖乡。2000年并入柳新镇。2018年析置街道。辖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牛场4个村。徐州市水稻、小麦良种和副食品生产基地。徐马公路过境。

9、新区街道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南部。【新区街道】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9万。驻北京北路21号。意为新的工业产业集聚区。2013年设立。由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托管。辖二堡、托龙山、麦楼、台上、龙亭5个社区,新庄、滕寨、驿城、榆庄、梁庄、徐村、晁湖7个村。辖区内拥有三个现代化专业工业园区、一个安全科技产业园。

10、三堡街道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南部。【三堡街道】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4.8万。驻三堡社区府前街1号。古时十里为一堡,徐州到此正好三十里,故名。1958年建三堡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置镇。2013年改街道,由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托管。辖四堡、新何、黄桥、三堡4个社区,潘楼、胜阳2个村。产小麦、玉米、蔬菜等。矿产有白黏土、石灰石等。有陶瓷、采石、车辆等厂。京沪铁路、206国道、连霍公路经此。古迹有台上村商代文化遗址、万窝村万年少故居遗址。

11、何桥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5万。驻何桥村。何姓居住于小河的桥北,故名。1966年建何桥公社,1983年改乡,2000年镇。辖苗庄、肖庄、马行、段庄、赵台、张集、叶庄、付村、土楼、庄里寨、宗庄、金安、袁砦、何桥、双楼15个村。徐丰公路、沛肖公路、汉河公路经此。郑集南支河、新黄大沟自东向西流穿境内。种植水果咖喱苹果、金帅苹果、红富士苹果、黄冠梨等。

12、黄集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面积83.4平方千米,人口6.5万。驻黄西村人民路1号。黄姓在此定居,且有集市,得名黄集村。1949年设黄集乡。1958年设黄集公社,1983年改乡,2000年置镇。辖金楼、左庄、谢庄、运城、黄东、黄西、高楼、传楼、聂楼、三座楼、平楼、杨庄、神洼、陈楼、吕楼、王岗集、朱楼、圣范18个村。产小麦、稻、甘薯、玉米、花生、棉花等。有水暖器材、日用化工、电器材料、钢窗、填充剂、植物油等厂。建筑业发达,有“建筑之乡”称誉。徐丰、铜丰公路经此。

13、马坡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微山湖西岸。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驻马坡村兴马路西。相传赵匡胤攻打河东时,在此河坡饮马休息,因此得名马坡。1958年属郑集公社,1966年析置马坡公社,1983年改乡,2000年置镇。辖姜站、蒋楼、和畅庄、瓦矿、王堂、丁集、拾段、九段、后八段、前八段、马坡、大新12个村。产小麦、稻等。水产业较发达。煤炭资源丰富。有玻璃瓶、日用化工、散热器、金属材料、罐头食品等厂及煤矿。柳马、郑马公路经此。京杭运河流经境东部,通航运。

14、郑集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面积67.1平方千米,人口11万。驻郑集村兴郑路99号。明朝时叫郑家集,后三庄合并增大,郑姓户大,统称郑集。1949年为郑集区,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建镇。辖郑集、石楼、肖楼、代楼、万、卢楼、苗湾、尤楼、前鹿楼、沙楼10个村。京福西绕城高速公路、徐济高速公路、徐丰公路、徐沛公路、徐沛铁路、郑集运河穿境而过。已形成了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格局。景点华佗古庙光明寺。

15、柳新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7.6万。驻柳新村唐茅路158号。1957年建柳新乡,1958年改柳新公社,1983年改乡。1999年改镇。2000年沿湖乡并入。2018年析置沿湖街道。辖苏家、唐沟、李庄、东城、黑璋、孙庄、马楼、刘台、魏庄、杨场、柳新、中口、蔺家坝、新桥、垞城、天齐、孙大庄、冯楼、陈塘19个村。京杭大运河经东川流不息,徐丰沛公路傍西而过、徐州四环高速公路雄踞北首、中山北路延长段穿镇而行、润新大道贯穿东西。镇内有五座大型煤矿、两座电厂,是徐州市重要能源基地。

16、刘集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6.3万。驻刘集村人民路。相传清道光年间,刘姓从山西来此安家落户,并设了个集市,故名。1957年建刘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2000年改镇。辖郭桥、田园、施楼、欣兴、丁孟、东风、李庄、杨庄、许楼、棉布、东梁庄、车村、冯王、刘集、丁场15个村。徐丰公路、徐张公路、徐沛铁路过境。煤炭资源丰富。

17、大彭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部。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6万。驻大刘村310国道南侧。镇以境内彭祖故里命名。1958年以夹河寨和夹河火车站,取名夹河公社。1983年改夹河乡,1996年改置大彭镇。2018年义安街道并入。辖义安社区,付庄、田巷、周棚、王门、闸口、义安、大彭、权寨、雁群、侯楼、沙塘、夹河、程庄、大刘14个村。产小麦、稻、玉米、棉花。矿产有煤炭、石灰石。有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皮革、食品、工艺等厂。古迹有楚王山汉墓群、千佛洞、唐槐、点将台、彭祖庙、马蹄印等。陇海、符夹、徐沛铁路和310国道经此。

18、汉王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南部。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5.3万。驻汉王村汉何路1号。村以庙名。原村内有一古庙,设有汉王刘邦塑像,故名汉王庙。1958年设汉王公社,1983年改乡,2000年置镇。辖马山、北望、南望、汉王、赵山、虎腰、西沿、东沿、班井9个村。主产小麦、玉米、稻、甘薯。果林业较发达,产山楂、桃、李、杏、梨、苹果、葡萄、板栗等。盛产玫瑰花,素有“玫瑰之乡”美誉。矿产有煤、铜、铁、石灰石、大理石等。有采煤、建材、水泥、果茶等厂。古迹有汉王庙、拔剑泉、试剑石等。连霍公路经此。

19、棠张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南部。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5.3万。驻棠张村府前街1号。据传古时张姓在此居住,门前栽植棠梨树,户主被人称之棠梨张,后聚落被简称棠张。1950年为棠张区,1957年设棠张乡,1958年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辖牌坊、棠张、学庄、沙庄、夏湖、前谷堆、后谷堆、跃进、铁营、田河、刘庄、刘塘、河东、高庄、位河、新庄、马兰17个村。产稻、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棉花、蚕茧、蔬菜等。黄牛养殖著名。有缫丝、丝织、制鞋、砖瓦、造纸、木器等厂。有公路通徐州市区。

20、张集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南部。面积159.1平方千米,人口15万。驻张集村双湖路。以张姓多,设有集市,故名张集。1958年建张集公社,同年并入潘塘公社,1959年分设张集林场,1969年建张集公社,1983年改张集乡。2000年与吴邵乡合并为张集镇。辖孙湾、吴邵新型2个社区,姥庙、张楼、阎窝、吴邵、下张、邓楼、城头、梁塘、水口、孟庄、李、二陈、伴山、杨楼、翟山、店东、店西、张集18个村。104国道横贯东西,徐连、徐宿、京福三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内有徐州方特乐园、玫瑰山、玉龙湖、白龙湖、黄龙湖、朱雀湖、月半湾度假村等旅游景点。

21、房村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南部。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7.1万。驻房村振兴路。此处古黄河的渡口,后被洪水淹没,大水退后,房姓在此定居,取名房村。1952年设房村区,1958年改房村公社,1966年析建郭集公社。1983年改房村乡、郭集乡,1986年改房村镇。2000年郭集乡并入。辖林场、房村、李楼、大沟里、鹿台、郭集、西王、马家、尚王、八王、下洪、窦家、郝湾、温刘、周庙、李庄、大牛、新庄、杨场、鹿湾20个村。徐宿高速、104国道、运料河过境,东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

22、伊庄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南部。面积85.65平方千米,人口4.8万。驻伊庄村。元朝时伊姓在此居住成村,并有集市,取名伊庄。1949年设伊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2000年改伊庄镇。2002年吕梁乡并入。辖烈庄、伊庄、牌坊、迷马、路山、卢套、马集、洪山、赵圩、牛楼、白塔、晓庄、冠山、吕梁、倪园15个村。属黄泛冲积平原,为丘陵山地,西北部、东南部两片山地,中间夹一湖。主要有柳叶河、帮房亭河、故黄河、二八河、禅河、路山引河等32条中级河道。主要有黑色、白色、黑绿色大理石矿,还有铁、铜、镁等资源。境内有252省道(双塔公路)纵贯南北,张伊公路横穿东西。境内有原生态吕梁自然风景区。景点有孔子观道亭、孔子晒书台、川上书院遗址、三绝碑、岳飞北伐诗碑、凄云洞等,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山阻击战烈士陵园。

23、单集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部。面积132.1平方千米,人口6万。驻单集村。据传清嘉庆年间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一个名叫单世通的人贩大红枣来此,后发迹起集,通商贸易,形成集镇。1949年设立单集乡,2000年与吴桥乡合并为单集镇。辖庙山、单集、郁楼、林头、曹庄、新河、洪楼、詹湖、姜集、闫庄、邢楼、贺庄、岳楼、姚庄、沈桥、黄集、寿山、英山、路东、卢庄、八湖21个村。境内河流有白马河、徐洪河、房亭河、一手禅河、柳叶河、二八河等河道。湖泊主要有:白马湖、张庄湖、羊家湖、将墓山水库等。境内矿产以辉绿岩和石灰岩储量大。

24、利国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部。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5.5万。驻利国村府前路1号。原名狄丘,取“炼铁利国利民”,后改名利国。1958年属徐州市利国矿区,1960年划归铜山县设利国公社。1983年改乡,1999年置镇。辖墓山、寄堡、西李、黄山、厉湾、马山、吴庄、万庄、马元、郝家、林头、谭家、利国13个村。产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因靠微山湖,渔业较发达。矿产资源丰富,铁、铜、锡、煤炭、石灰石储量大。县钢铁厂、第二水泥厂等坐落境内。有采矿、水泥、建材、冶金、食品等厂。有“炼铁之乡”、“建材之乡”美誉。京沪铁路及徐利、利贾公路经此。

25、大许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部。面积129.1平方千米,人口7.2万。驻大许村。明洪武年间许姓迁此而得名。1957年设大许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置镇。2000年太山镇并入。辖太山、大许、朱庙、东探、西探、朱庄、邵楼、岳海、刘鹿、麻沟、梨园、后王、小墩、九山、河西、板桥、横山、简城、郑庙、沙庄、房亭、大吴、团埠23个村。产小麦、稻、玉米、棉花。编织业较发达。有铸造、化工、造纸、磷肥、水泥制品、建材等厂。陇海铁路和连霍、徐邳、塔双公路经此。京杭运河沿镇境北端流过,通航运。名胜古迹有大塔山增福寺、房亭观音堂、九山香庭院。

26、茅村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6.7万。驻茅村运河路。清初,茅姓祖居,后王姓,张姓相继迁入,取名茅村。1953年属徐州市郊区,1957年属环城区设茅村乡。1958年改设公社,1960年划归铜山县。1983年复乡,1998年置镇。辖檀山、梅庄、岗头、赵庄、龙庄、洞山、小张家、梁山、班山、留武、大庄、茅村、任庄13个村。产稻、小麦、玉米、棉花等。矿产有石灰石、碱石、白云石。徐州电厂、徐州港务处、徐州铁路枢纽编组站、淮海水泥厂等坐落境内。有水泥、建材、化工、肥料等厂。京沪铁路、104国道经此。地方铁路有孟夹线、茅夹线。古迹有茅村汉画像石馆、北洞山汉墓、桓山石室墓、蔡丘古文化遗址等。

27、柳泉镇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部,西临微山湖。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5.8万。驻柳泉村富民路。以村西北有山泉,泉边有柳树,故名。1952年属山东省峄县,1957年划归徐州市利国矿区,1962年划属铜山县设柳泉公社。1983年改乡,2000年置镇。辖高皇社区,柳泉、涝泉、前亭、前郁、八丁、西堡、官路、北、大冯、铙山、套里、西马、东蔡、西象、王林、前象、辛家17个村。属低山丘陵,多山间梯田。产小麦、玉米、棉花、烟叶等。微山湖盛产鱼虾、莲藕、芦苇、田螺等水产品。矿产有煤、石灰石、铁、磷等。有采煤、建材、化工、水泥等厂。京沪铁路、104国道和徐贾公路经此。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街道乡镇介绍(含已废的共35个)-1

28、义安街道【已废】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部。【义安街道】【已废】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0.36万。驻义安社区。因境内义安煤矿而得名。1972年设立义安街道,属徐州市矿区。1996年属九里区。2010年划归铜山区。2018年并入大彭镇。辖义安1个社区。境内有义安煤矿。

29、沿湖乡【已废】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部,微山湖西南岸。【沿湖乡】【已废】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驻沿湖村。以沿湖农场得名。1960年建湖西农场和徐州良种牛场,1966年湖西农场改为沿湖农场,1985年合两场建沿湖乡。2000年并入柳新镇。徐马公路过境。

30、吴邵乡【已废】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部。【吴邵乡】【已废】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2.8万。驻吴邵村。1958年建魏集公社,1982年更名吴邵公社,1983年建吴邵乡。2000年并入张集镇。辖吴邵、下张、董家、邓楼、阎窝、张楼、魏集、下马、姥庙、邓庄、路庄11个行政村。房亭河贯穿东西,徐单、大张公路穿境。

31、郭集乡【已废】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南部。【郭集乡】【已废】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1万。驻郭集村。1966年属房村公社,同年析建郭集公社,1983年改郭集乡。2000年并入房村镇。辖大沟里、石塘、鹿台、唐山、土龙、申集、孔楼、郭集、水牛张、西王、马家、鹿湾、林庄、八王、林场15个行政村。104国道从境北穿过,运料河纵贯中部。

32、吕梁乡【已废】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南部。【吕梁乡】【已废】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0.8万。驻吕梁村。原为县细毛羊良种场,1957年改称种羊场,1985年建吕梁乡。2000年并入伊庄镇。辖冠山、吕梁、倪园、农科站4个村委会。种羊场为江苏省良种细毛羊养殖重点单位。张伊公路过境。

33、吴桥乡【已废】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南部。【吴桥乡】【已废】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3.8万。驻吴桥村。1958年建吴桥公社,1984年改吴桥乡。2000年并入单集镇。辖刘庄、张庄、邢楼、庙山、拐山、岳楼、姚庄、沈桥、花山、东黄集、英山、栗园、寿山、路东、北李、卢山、贺庄、卢庄、吴桥19个行政村。双塔公路过境。白马湖水库坐落境内。

34、太山镇【已废】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部。【已废】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3.8万。驻太山村。1960年置太山公社。1983年改乡。1999年改镇。2000年并入大许镇。辖太山、马庄、九山、河西、青山、板桥、刘山、邵桥、横山、梨园、简城、苗辅、沙庄、郑庙、房亭、大吴、小墩、大刘18个行政村。陇海铁路、徐连公路横穿东西,三八河和徐洪河在境内交会。

35、毛庄乡【已废】

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东部。【毛庄乡】【已废】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3万。驻毛庄村。1958年建毛庄公社,1984年改毛庄乡。2000年徐庄乡与毛庄乡合并为徐庄镇。现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区域。辖赵集、重埠、薛东、薛西、贺窑、盛窝、三楼、王楼、河北、马湖、时楼、毛庄、山黄、安乐、赵疃、吴楼、野窑、苑东、苑西19个行政村。魏单公路过境,北沿陇海铁路,徐洪河流经境内。

磊锅开腔了

于灯火阑珊处,于暗香离别时,未曾放弃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