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广州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下简称财政收入)358.2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市本级收入162.5亿元,同比下降4%;区级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7.8%。广州的财政收入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广州各地的财政表现。
黄埔区财政收入为48.98亿,同比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28.5亿元,同比下降4.7%,非税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44.3%。黄埔的财政收入总量出色,是仅有的40亿级别县区。而且其增速也处于合理态势中。不过其财政增量主要受到非税收入的推动。
南沙区(22.69亿)和番禺区(21.61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22亿左右。两地的财政收入均处于下降态势。番禺区1-2月同比下降0.7%,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减收0.1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63亿元,同比增长9.76%,增收1.48亿元;非税收入4.98 亿元,同比下降24.63%,减收1.63亿元。虽然处于下降态势,但是番禺的下降主要受到非税收入的影响。
白云区(18.52亿)和花都区(16.35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17亿左右。两地财政收入增长出色,分别达到22.3%和25.6%,位居全市前列。两地如果能保持稳定的增速,在总量上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天河区(15.78亿)和增城区(15.44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15亿级别。天河区1-2月财政收入增长达到15.1%,而增城区则下降8.9%。增城1-2月税收收入12.91亿元,同比下降7.85%,税收收入占比为83.58%。增城的税收收入下降影响了财政增长。增城想要恢复财政增长,就必须加快税收的恢复。
海珠区(11.69亿)和荔湾区(10.72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11亿左右。海珠区1-2月财政收入增长高达28.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表现十分出色。海珠的财政快速增长,也让其总量达到10亿级别。
越秀区(9.01亿)和从化区(4.88亿)两地财政收入均在10亿级别以下。越秀区的财政收入增长达到19.3%,推动总量向十亿大关迈进。而从化则在1-2月下降9.8%,总量甚至跌下5亿大关。从化的财政收入下降导致在总量上和其余县区的差距更大。
广州各地1-2月财政收入表现差距较大。甚至有个别县区仍然处于下降态势,对全市财政有明显的影响。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广州的财政有坚实的增长基础。对于各地的财政表现,你怎么看?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