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简称“武科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建设,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历史可溯源至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学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共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教学设置:
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2.3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1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81.23万册,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8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10多人、硕士生导师370多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2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91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84人。
院系设置:
材料与冶金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机械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院、临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法学与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城市学院。
重点学科:
材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外国语言文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
学科评估:
机械工程B、材料科学与工程B、冶金工程B、控制科学与工程B、化学工程与技术B、安全科学与工程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矿业工程C+、公共管理C+、马克思主义理论C、软件工程C、管理科学与工程C、工商管理C、土木工程C-、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C-。
实验室建设:
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钢铁冶金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冶金装备及其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重点实验室
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双聘院士:
谭建荣,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
刘 玠,冶金自动化及信息工程专家、工程管理及企业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义脑,油气钻井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
毛新平,压力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谢先启、工程爆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
吴开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汉科技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导。
博导风采:
柴利、李光强、刘涛、孔建益、方康玲、陈奎生、李锐锋、吴怀宇、邓泽宏、李友荣、张瑞、吴清明、吴开明、张一敏、顾 杰、王光辉、伟 、刘 涛、吕 勇、冯育强、李德宜、涂俐兰、王文波、王玉华、谢先启、钟冬望、陈新元、傅连东、高全杰、古乐、管家庆、郭永兴、江志刚、蒋国璋、蒋林、许小伟、严亚兰、严运兵、杨金堂、应保胜、曾良才、张光德、张华、周敏、周兴林、朱建阳、朱锟鹏、毕云杰、常帅、陈平安、陈政、成林、邓承继、丁文红、甘章华、高标、顾华志、韩兵强、黄奥、黄峰、霍开富、李远兵、张同存、陈铁军、陈勇、樊涌、冯涛、龚建伍、王文杰、许成祥、叶义成、钟冬望、陈国平、韩军、黄涛、黎精明、李蒙、毛前军、潘峰、荣爽、宋世震、唐忠义、问清泓、徐文平、叶义成、袁年兴、张荆红等210多人。
就业情况;
本科就业率为91.58%。呈上升趋势,毕业生的整体去向落实率(包括考公、考编、升学、参军、就业、创业等)是非常高的,学校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与中国宝武、恒大集团、鞍钢集团、柳钢集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随州、孝感、无锡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因此说武汉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武汉科技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就业环境好,是个严谨治学的好地方,值得关注和报考。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