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简称“贵大”,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并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
教学设置:
学校占地面积4637.61亩,另有教学实验农场1181.26亩,图书馆藏书总量384万余册,电子图书374万余册。下设40个学院 ,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师资力量:
现有在职职工4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7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22人次、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5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员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0人;
院系设置: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哲学院 传媒学院 法学院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物理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与冶金学院 农学院 矿业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 林学院 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烟草学院 人武学院 医学院 茶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 阳明学院。
实验室建设:
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
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哲学 法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生态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软件工程 作物学 植物保护 畜牧学 林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冶金工程 生物工程学 森林培育 酿造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化学工程与技术 民族学 农药学 矿业工程
学科评估:
植物保护B+ 数学B- 生物学B- 机械工程B- 软件工程B- 法学C+ 材料科学与工程C+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 生态学C 电子科学与技术C 土木工程C 化学工程与技术C 林学C 公共管理C 应用经济学C- 物理学C- 化学C- 冶金工程C-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 法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生态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软件工程 作物学 植物保护 畜牧学 林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资源与环境
博士后流动站:
植物保护 生物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 林学 数学
院士风采;
马克俭 宋宝安 周少奇
博导风采:
李建军 马建峰 周傲英 杨增明 洪勇 陈卓 郝格非 臧连生 赵全志 杨富裕 张柯 吴剑 宋宝安 向淑文 冷传莉 庄勇 谭德兴 秦礼康陈 祥 金颖若 唐延林 崔海洋 张立云 刘敏 谢泉 林倩 张富贵 刘仁祥 郅军锐 吕世明 代应贵 洪名勇 尹健 冉龙彪 金道超 王一波 丁贵杰 王锦荣 李圣坤 李虎 金智超 田有亮 李向阳 杨 达 伍星星
就业情况:
本科就业率为96.29%,硕士就业率为92.58%,右作为211,就业前景很好 ,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就业率就更高了,每年到学校进行校招的单位很多,比如;中铁一局、中铁三局、五局、建筑集团、华为、腾讯、美团等,还有校企合作单位,比如:茅台集团、大北农集团、国家天文台、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磷化集团、中烟集团、贵阳农投集团、江苏丰山集团等50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
贵州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学术氛围浓厚,就业环境好,是个严谨治学的好地方,值得关注和报考。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