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海军共建高校,位列“双一流”、“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北极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盟牵头单位,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

学校源自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院系设置:

船舶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水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部、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保密学院)、信息通信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滑雪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师资力量:

早在哈军工时期,就有一大批知名学者在这里任教。其中就有“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电子计算机专家慈云桂、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激光陀螺专家高伯龙、中国水声专业奠基人杨士莪、被誉为“中国潜艇之父”的邓三瑞、舰船动力专家王芝秋等。

共有教职工2945人,其中专任教师191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254人。教师队伍中现有7位院士(含双聘),“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4人,1人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其它各类国家级人才110人次,各类省部级人才120人次;“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8个,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学设置:

设有23家教学科研单位,63个本科专业,共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省级一流学科13个。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船舶与海洋工程为双一流建设学科,12且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最高A+等级。

重点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集成光子信息技术、海洋信息工程、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隐身技术与工程、轮机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等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融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材料物理、通信工程、机器人工程、信息安全、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特色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

学科评估:

船舶与海洋工程A+、控制科学与工程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信息与通信工程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核科学与技术B+、管理科学与工程B+、马克思主义理论B、力学B、机械工程B、光学工程B、材料科学与工程B、软件工程B、工商管理C+、土木工程C、公共管理C、社会学C-、电气工程C-、电子科学与技术C-、生物医学工程C-。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海洋科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研与实验室建设:

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8个,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8个。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水下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导航与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光子材料与器件物理实验室

特种运载平台先进电能变换与能量管理技术实验室

水下推进技术实验室

先进船舶动力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船舶导航与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船舶与力学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船舶特辅与水下装备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极地装备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特种材料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深海工程装备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保密与防护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船舶智能系统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科学与工程数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更点实验室

航行器跨介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大数据与商务智能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杰出人才:

两院院士:

杨士莪、杨德森、廖振鹏、孙玉发、闻雪友、于俊崇、邢球痕

全国创新争先奖(含兼职):

杨德森、李建刚(兼职教授)、邢继(兼职教授)、刘清宇(兼职教授

)、张阿漫

名师风采:

李冰、刘志海、王辉、段文洋、王贵新、刘海波、张兰勇、郑群、程建华、郑莉、苏玉民、陈坤、张朝柱、张文平、夏虹、于涛、沈继红、金宏章、赵言诚、李秀坤、李金、赵旦峰、孙伟民、付永庆、刘胜、苑立波、姜相志、郭黎利、赵琳、任正义、赵春晖、杨玉洁。

博导风采:

戴绍仕、段文洋、冯国庆、郭君、黄海、鞠磊、康庄、李辉、李敬花、李明伟、庞福振、秦洪德、任慧龙、王革、于佳、王振清、毛继泽、朱卫兵、刘平安、刘春川、李凤明、孙海、王忠义、刘志刚、刘学广、马修真、孙宝芝、孙海鸥、杜敬涛、李玩幽、李学民、李彦军、曹贻鹏、率志君、张新玉、郭宜斌、程建华、陈涛、刘志林、蔡成涛、杜雪、冯伟兴、冯志光、付明玉、高延滨、黄卫权、黄玉龙 、卞红雨、陈洪娟、方尔正、付进、郭龙祥、洪连进、胡博、黄益旺、惠娟、陈 睿、董红斌、冯光升、冯晓宁、李丽洁、吕宏武、孔凡凯、刘贺平 、刘少刚 、陈涛、窦峥、单明广、邓志安、国强、郭立民、曹殿学、陈野、程子泳、崔秀芳、董红星、范壮军、毕克新、曹霞、杜丹丽、陈玉金、张建中、刘禄、杨兴华、卜长江、邓廷权、樊赵兵、高振滨。

校园环境:

哈尔滨工程大学占地面积140.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6万平方米。学校办学地点和法定住所均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31号楼

31号楼为原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大楼,由时任陈赓院长亲自督建,陈赓像坐落在31号楼前。

奥列霍夫广场

奥列霍夫广场位于校园的中部,因奥列霍夫铜像坐落在此而得名,总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广场与铜像为了纪念哈军工初创期一段中苏两国友好合作的日子。瓦·依·奥列霍夫(1902-1957)曾任哈军工陈赓院长的顾问,也是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

军工操场

军工操场周长一千零八十米,由三个标准足球场、几十个篮球场、十几个网球场等场地组成,为中国最大的校园操场。

11号楼

11号楼也是哈工程从哈军工继承的五座大楼中的一座,是当年空军工程系的系楼。11号楼的屋脊上是一只回头望月的老虎,挑檐上装饰着由一个骑马的将军引领五架飞机(代表空军工程系)。

磊锅开腔了

于灯火阑珊处,于暗香离别时,未曾放弃

相关推荐

哈尔滨理工大学简介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 ...

东北农业大学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 ...

东北石油大学简介

东北石油大学(原名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 ...

黑龙江大学简介

黑龙江大学坐落于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建设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黑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