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旗与国徽
对于这面旗帜,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红色象征革命,黑色象征勇敢和顽强,白色象征革命的纯洁性,绿色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另一种说法是红色代表本土,黑色代表非洲,白色象征西亚的伊斯兰世界,绿色象征地势平坦的欧洲。红色与其他三色相交,标志着巴勒斯坦地理位置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国徽采用金黄色和黑色的萨拉丁鹰,表示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象征着胜利、勇敢和忠诚。中心是一个带白边的盾牌,上面悬挂着巴勒斯坦国旗的红色、绿色、白色和黑色四色,这些颜色都代表着泛阿拉伯主义。鹰抓住弯刀,并在匾额上用巴勒斯坦国的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库法体书写国名:“巴勒斯坦”(阿拉伯语:???????,转写:Filas?īn)。

二、概况
巴勒斯坦地区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第181号决议的规定,它是建立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个阿拉伯国家。面积为11,500平方千米,但后来被以色列占领。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国宣布成立,但没有确定边界。人口为1,100万人,多数为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为伊斯兰教。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第181号决议,耶路撒冷应该是一个国际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然而,以色列在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中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地区,并在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恒且不可分割的首都”。然而,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11个省份和5个加沙地带。国庆日是11月15日,货币使用以色列新谢克尔。
三、历史
巴勒斯坦在古代被称为迦南,历史上曾有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居住。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来被罗马帝国征服,犹太人被驱散到世界各地。公元622年后,阿拉伯人战胜了罗马帝国,接管了这个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两部分,东岸即约旦,西岸即巴勒斯坦(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规定在这里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耶路撒冷国际化。然而,阿拉伯人拒绝了该决议。犹太人于1948年宣布建立了以色列国,随后爆发了战争。以色列战胜了敌对势力,并占领了大部分领土。在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国在1988年宣布成立,但边界尚未确定。从1994年开始,在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88年11月20日。

四、自然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亚洲西部,是亚洲、非洲和欧洲三洲交界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约旦河西岸东临约旦,面积为5,884平方千米,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面积为365平方千米。属于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五、经济
巴勒斯坦地区以农业为主导,工业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主要的工业包括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和家具加工等。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公路。